Q/HF,女,61歲。形體中等,臉色暗黑;颊哂
風濕性心臟病史近40年,常需服用
地高辛和利尿劑,近感倦怠乏力,兩下肢浮腫,沉重,入夜難以平臥,頭暈,眼花,走路多后易喘,時有眼前發(fā)黑,下肢易抽筋,小便量少。舌淡紫,苔薄,脈沉。
(請您處方,說明理由,并談談您對所選處方的認識)
-------------------
-------------------
-------------------
-------------------
-------------------
-------------------
真武湯合
五苓散加減,白芍可重用
制附片 5g 茯苓 20g
白術 10g
干姜 5g
白芍 40g 懷牛膝 10g
肉桂 10g 桂枝 6g
丹參 10g
-------------------
-------------------
真武湯合苓桂味甘湯。
[ 此貼被慈濟在2007-09-20 16:02重新編輯 m.gydjdsj.org.cn]
-------------------
-------------------
-------------------
-------------------
首先想補充問一下老師一個問題 這個病人有無怕冷畏寒的癥狀?
因我是初學者往往抓不住主癥,舉旗不定.是關系到選用哪個方子的問題.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分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病人臉色暗黑.2.有
心悸氣短喘息入夜為重的傾向,頭昏目眩.3.脈沉
以上三個特點除沒有水舌癥外,已具有氣上沖胸之主癥.
因此考慮用苓桂術甘湯.
另具小便不利浮腫也是此方適應癥.
倦怠乏力是久病則虛.氣虛則血瘀-有舌淡紫.
選用苓桂術甘湯重用白芍加黃芪人參丹參懷牛夕
原先想用真武湯可沒有畏寒怕冷.所以這兩個方子應該如何選用請老師指教.謝謝.
-------------------
近感倦怠乏力,兩下肢浮腫,沉重,入夜難以平臥,頭暈,眼花,走路多后易喘,時有眼前發(fā)黑,下肢易抽筋,小便量少。舌淡紫,苔薄,脈沉。
真武湯加北
細辛6g 牛漆15g
-------------------
黃師處方:制附片6克(先煎),茯苓20克,白術15克,白芍10克,
赤芍10克,干姜6克,肉桂10克(后下),
炙甘草3克,五味子10克,
紅棗30克。藥后半月患者自覺疲勞感不明顯,小便量增多,下肢沉重感消失,停藥后癥狀反復,現(xiàn)在原方制附片、干姜均加至10克,繼續(xù)服用中。
-------------------
我說個法子試試啊,這是體內(nèi)寒濕氣做祟,導致經(jīng)絡不暢,必有諸多穴位壓痛點,用風濕膏灌入熱氣,將寒氣發(fā)瀉出來即可。首先貼勞宮、涌泉、肚臍,其他穴位按壓即知,貼后發(fā)汗。
-------------------
-------------------
這種病很難治,我曾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碰到相似病例,具體診斷不明,曾多次多處以
肺氣腫、肺心病、冠心病等診治,但病進行性加重,在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X片:心臟明顯增大。初服真武湯加減病人出現(xiàn)吐瀉、浮腫加重,自己理解是藥中病氣,排邪反應,但患者不能耐受而沒堅持服用。
-------------------
胸滿著不用芍藥下肢抽經(jīng)必用
芍藥甘草湯矛盾
-------------------
處方基本相同,真武湯合苓桂味甘苓桂術甘湯,但本人還合入了茯苓
杏仁甘草湯
-------------------
我們這樣宣揚中醫(yī)的好出,是為了普及中醫(yī)么?是為了取代西醫(yī)么?我還真感覺中西醫(yī)學的模式并不一樣了,是兩條平行的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