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身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皮膚之間。邪氣散而不能沖擊為痛也,故但瘙癢也。仲景云:癢者名泄氣風。久久成痂癩,亦繇體虛。受風邪之所致也。
胡麻散,治脾肺風毒。攻沖遍身。皮膚瘙癢,或生瘡疥,或生癮疹。用手搔時。浸yin成瘡。久而不瘥。愈而復(fù)作。面上游風,或如蟲行。紫癜白癜頑麻等風,或腎臟風。攻注腳膝生瘡。并宜服之。
胡麻(三兩) 苦參(二兩) 何首烏(二兩洗) 甘草(炙半兩) 荊芥(三兩) 威靈仙(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湯茶點。食后服,或酒調(diào)蜜湯點亦得。服此后頻頻洗浴得出汗而立效。
苦參丸,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于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爛壞眉毛脫落。一切風疾。并皆治之。
參苦(四兩) 荊芥(去梗三兩)
上為細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好茶吞下,或荊芥湯。食后。
答曰:人有五臟。臟有七神。臟氣盛則m.gydjdsj.org.cn/sanji/神強。外邪鬼魅不能干犯。若攝養(yǎng)失節(jié)。而血氣虛衰。鬼邪侵損,故婦人夢中多與鬼魅交通,其狀不欲見人,如有對忤。并獨言獨笑,或時悲泣國家醫(yī)學考試網(wǎng)者,是也,其脈來遲,或如鳥啄。顏色不變。皆邪物病也。說今宮中人。尼師。寡婦。曾夢中與鬼魅交通。邪氣懷感。久作 瘕,或成鬼胎。往往有之。
茯神散,治婦人風虛。鬼神交通。妄有所見聞。語言雜亂。
茯神(一兩半) 茯苓 人參 菖蒲(各一兩) 赤小豆(半兩)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六分,去滓溫服。食前。
治女人與鬼神交通。獨言獨笑,或悲或思,或謳謠恍惚。
松脂(三兩炒) 雄黃(一兩研末)上二味。用虎爪攪勻。丸如彈大。夜內(nèi)。籠中燒之。令女裸坐籠上。彼急自蒙。唯出頭耳。過三熏即斷。
秦丞相炙法,狐魅神邪。及癲狂病。諸般醫(yī)治不瘥者,以并兩手大拇指。用綠絲繩急縛之。
灸三壯。艾著四處。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處盡繞。一處不燒,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小兒胎癇驚癇。一依此法灸之。一壯炷如小麥。妊癇亦妙。
黃帝灸法,治療神邪鬼魅。及癲狂病。言語不擇尊卑。
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壯。炷如小麥子大。用鋼刀決斷更佳也。
答曰:大腸者,傳導(dǎo)之官。變化出焉。傳者,傳其不潔之物也。上與肺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撸滗驯阒棺⒁。內(nèi)與腎合,或臟腑不和。營衛(wèi)不調(diào)。使陰陽二氣失升降之道。致大小二腸為秘結(jié)之患。巢氏云:熱則秘結(jié)。寒則鴨溏。熱搏于大腸,則大便不通。熱結(jié)于小腸,則小便不通。令大小便不通者,是大小二腸受客熱所結(jié)也。小腸受熱化物不出。是致膀胱不能使溲也,故便血尿血者,皆繇熱之所使也。
枳杏丸,治臟腑堅秘澀少。
杏仁(一兩湯泡去皮尖別研) 枳殼(二兩先研為末)
上為細末,神曲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或五十丸。食前米飲姜湯下。
麻仁丸,治津液虧少。大便結(jié)秘。
麻仁(二兩去皮) 枳實(四兩去白麩炒) 芍藥(四兩) 大黃(炮四兩) 濃樸(二兩) 杏仁(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石韋飲子,治氣淋。小遺澀痛。
石韋(浸刷皮一兩) 瞿麥 木通(各一兩) 陳皮 茯苓 芍藥 桑白皮 人參 黃芩(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咀亦得。
真珠丸,常觀血之流行。起自于心。聚之于脾。藏之于肝,此三經(jīng)者,皆心血所系之處也。
若三經(jīng)守節(jié),則血濡養(yǎng)而安和。茍一臟有傷,則血散溢而為咎。指迷方云:小便赤色。不痛不澀者,非熱非淋。繇經(jīng)氣乘心。心氣散溢。血無所歸。滲入下經(jīng),故治之多用心藥。宜服真珠丸。
真珠母(三分研如粉) 柏子仁(研) 當歸(各一兩) 人參 沉香(半兩) 酸棗仁(炒去皮研)犀角(鎊) 熟地(酒浸洗蒸干一兩半) 茯神(去木) 龍齒(各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加至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臨臥時各一服。
答曰:帶下者,繇勞傷過度。損動經(jīng)血。致令體虛受冷。風冷入于胞絡(luò)。搏其血之所成也。
諸方說帶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因。謂之三十六疾也。
十二癥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三者如紫。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膿痂。六者如豆汁。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青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經(jīng)度不應(yīng)期也。
九痛者,一者陰中痛傷。二者陰中淋痛。三者小便刺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來腹痛。六者氣滿并痛。七者汗出。陰中如蟲嚙痛。八者脅下皮膚痛。九者腰痛。
七害者,一者害食。二者害冷。三者害氣。四者害勞。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
五傷者,一者腹吼痛。二者陰中寒熱痛。
三者小便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門不正引背痛。三因(因字一本或作固)一者月水閉塞不通,其余二固者,文闕不載。三因方論云:三固者,形羸不生肌肉。斷緒不產(chǎn)。經(jīng)水閉塞。名品雖殊。無非血病。多因經(jīng)絡(luò)失于調(diào)理。產(chǎn)蓐不善調(diào)護。內(nèi)作七情。外感六yin。陰陽勞逸飲生冷。遂致營衛(wèi)不和。新陳相干。隨經(jīng)敗濁淋露。凝為 瘕。流溢穢惡。痛害傷痼。犯時微若秋毫。作病重如山岳。古人所謂婦人病比男子十倍難治。而張仲景所說三十六種疾。皆繇子臟冷熱勞損。而夾帶起于陰內(nèi)也。條目混混。與諸方不同。但仲景義最玄深。非愚淺者能解?制湮碾m異而義同也。
養(yǎng)氣活血丹,治勞傷沖任。帶下異色。
大艾葉 (炒焦取細末五兩) 干姜(炮細末二兩)上二件。用好醋二升半。無灰好酒二升。生姜自然汁一升。艾葉末同調(diào)。于銀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方入后藥末。
附子 白芍 白術(shù) 椒紅(各三兩半) 川芎 當歸 人參 五味子 紫巴戟(去心糯米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入前藥膏子。并炒熟白面三兩半。同和勻為劑。入杵臼內(nèi)搗千下。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或米飲。食前任下。
紫桂丸,補益血海。治沖任氣虛。經(jīng)脈不調(diào),或多或少。腰疼腹冷。帶下崩漏。
禹余糧(火 醋淬七次三兩) 龍骨 艾葉(醋炒) 牡蠣 赤石脂 地榆(各二兩) 濃樸 牡丹皮 阿膠(蛤粉炒) 當歸 白芷 吳茱萸(湯洗七次) 肉桂(各一兩) 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濃煎艾醋湯空心下。常服。
答曰:產(chǎn)戶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沖任二脈行于中。已產(chǎn)者屬胞門。未產(chǎn)者屬龍門。未嫁者屬玉門。病源云:陰陽過度。勞傷經(jīng)絡(luò),故風冷乘虛而入胞門。損沖任之經(jīng)。傷太陽少陰之氣。致令胞絡(luò)之間。穢液與血相稱兼帶而下。冷則多白。熱則多赤。久而則為淋瀝之病也。
大補益當歸丸,治婦人諸虛不足。
當歸 續(xù)斷 干姜 阿膠 甘草 川芎(各一兩) 吳術(shù) 吳茱萸 附子 白芷 芍藥 官桂地黃(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食前。
點擊查看:<<女科百問>>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