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育兒焦慮癥----為了孩子的資源爭奪
    

婦幼課堂:育兒焦慮癥----為了孩子的資源爭奪

主筆◎陳曉

  我永遠記得,2008年10月16日下午,13點或者14點的樣子,在北京一家醫(yī)院的普通產(chǎn)房里,秋天正午后的太陽,透過陽臺的落地玻璃和薄薄的窗簾,明晃晃射到床邊,房間里的浮塵都是灼熱的,讓我體內的疼痛更加難以忍受。

  這是產(chǎn)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陣痛半分鐘一次,像子宮里的定時爆點。每一次引爆,孩子就像一條急于走出黢黑通道的小蚯蚓聽到?jīng)_鋒的號角,以頭為起點奮力向前蠕動。他頭皮上薄薄的毛發(fā),像鋼刷一樣摩擦著子宮內壁。

  疼痛間隙,有兩個念頭揮之不去:催產(chǎn)素真可以做一流的刑求工具。一個產(chǎn)婦的處境真是比架在刑臺上的囚犯更絕望,因為她連做叛徒的可能都沒有。孩子通往世間路上的每一步所產(chǎn)生的疼痛,一秒鐘都不能減少。疼痛一旦開始,不能談判,不能求告,不能放棄,甚至不能暫停一小會兒。

  兩年多過去了,當初產(chǎn)臺上的感覺,并沒有從生活中消失。這次折磨人的不是疼痛,是綿綿不絕的焦慮。初為人母,總是有擔不完的心:我怕他離開我的視線,被無處不在的傷害擄走;又怕他因此不獨立,失去男子氣。我怕他感覺不到愛,因此孤僻、冷漠;又怕太多的愛,讓他任性,目中無人。總之,怕他不健康,怕他不安全,怕他不快樂,也怕他在家庭中得到了以上所有之后,成為一個和社會不兼容的瓷娃娃,更容易被現(xiàn)實擊倒。

  這些形而上的憂慮,從上世紀中后期開始,就成為美國心理學家們普遍的研究課題。育兒方面的臨床醫(yī)學家戴維·安德雷格(David Andereg)教授認為,因為疫苗的應用,醫(yī)學的發(fā)達,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這個世界其實是更安全了。但美國的年輕父母們,卻表現(xiàn)出了和社會進步南轅北轍的焦慮感!案鶕(jù)紐約一個非營利組織最近的抽樣數(shù)據(jù),大概有78%的年輕父母認為,現(xiàn)在育兒比以前困難得多,僅有4%的人覺得更輕松。這表明父母這項重任已經(jīng)對年輕的夫婦們形成了恐嚇!

  安德雷格是一位溫和的研究者。他在自己的書中,把育兒焦慮的源頭更多歸結于新手的無知:“育兒焦慮的高發(fā)群體存在于只有一個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更多孩子的出生,會削減父母的憂慮。和多子多孫的前輩人相比,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的父母會更長久地沉溺于育兒焦慮中!边@一結論是根據(jù)美國2000年的數(shù)據(jù),當時已有1620萬的家庭選擇了獨生子女。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表明,獨生子女人數(shù)正在穩(wěn)步增長:1972年,只有18%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到2005年,27%有小孩的英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尚未松動的情況下,獨生子女家庭是更為普遍的國情。

  子女數(shù)量的減少,讓父母們經(jīng)不起一點無論是健康還是安全方面的風險。不斷豐富的育兒理論和流派,又在擾亂著既有的常識。當一個繁衍千年的生育慣例,每個細節(jié)都被層出不窮的新理論重新考量,而這些理論又與商業(yè)利益的需求相互交織,以至于真假難辨——選擇PC、PES還是PPSU材質的奶瓶;圓孔、十字孔還是一字孔的奶嘴;讓孩子仰著睡、趴著睡還是側著睡,都能成為育兒新手們的焦慮源頭。

  以上因素與連軸播放極端信息的傳媒網(wǎng)絡結合,更加大了父母的擔憂。美國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討論的育兒焦慮,多是對“暴力、恐怖主義、車禍”等外在侵害的擔憂。安德雷格覺得,這種焦慮在很多時候是莫須有的,是成年人將極端信息中的危險接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中。而且“焦慮并不只限于母親,也傳染到父親身上,鼓勵孩子去野外探險不再流行”。正常的游戲也被賦予了危險的意味。安德雷格說,他經(jīng)常被焦慮的父母問道:“當孩子用食指做出手槍的形狀,對著我喊‘梆,梆’,我要不要制止他?當我?guī)е⒆尤ヅ笥鸭易隹蜁r,是否需要提醒朋友將家里的玩具手槍收起來?”

  什么是育兒焦慮癥?“如果你沒有孩子以外的生活,或者當你的孩子出了一點小問題,比如磕破頭皮,和別的孩子發(fā)生一點口角和爭執(zhí),你就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無法承受一點意外發(fā)生,你可能就是這可憐又可厭的家長中的一位!倍聊缬诮箲]泥潭,過于兒女情長的父母,都被研究者定性為弊大于利。他們比放任的父母更加毀壞孩子的未來——伴隨焦慮而來的過度控制,不僅毀掉孩子之所以為孩子的生活樂趣,還會毀壞他長大成人的能力:比如自信、獨立、忍耐力,甚至被認為戕害到社會的未來。焦慮的父母如何影響到我們的大學?這是另一位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納爾遜(Margaret K. Nelson)研究喂養(yǎng)失控的父母的主題。文章提到,美國的大學教授們指控自己的學生無知、懶惰、易怒,認為這一部分源于“育兒焦慮癥”結出的毒樹之果,種子從襁褓時的過度關注就埋下了。美國《First Thing》的執(zhí)行主編戴維·米爾斯(David Mills)將這些苦口婆心的父母總結為“失去自己人生目標的人”,“通常人們說到對孩子的擔心時,他們是將自己對人生的恐懼移情到了孩子身上”。

  可是,作為一個有3歲孩子、正與連綿不斷的焦慮對抗的中國媽媽,我還是想辯解一下。我已經(jīng)歷了一些在孩子生理探索期的焦慮考驗。比如,剛開始因為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他晚上睡覺時,胸腔和喉嚨中總發(fā)出像積滿水一樣渾濁的咕隆聲;因為對腦神經(jīng)還缺乏控制力,每次白天過于興奮的玩耍,都會導致他在半夜睡夢中突然爆發(fā)難以遏制的大哭;當他的消化系統(tǒng)經(jīng)歷一個升級,大便從水狀轉為成型的階段時,會有接近一個星期不大便……每一個未知的來臨,都是一次焦慮的開始。我因此得到的經(jīng)驗是,不要恐懼孩子的哭聲、跌倒、突然胃口不好、發(fā)高燒、耍橫、情緒低落,這些是成長必需的一部分。可我還不得不面臨一些靠自我成長難以解決的焦慮:比如深夜抱著孩子去醫(yī)院,卻發(fā)現(xiàn)分診臺上的病歷本堆成小山一樣,需要等到凌晨才能看上急診;當孩子到了入幼兒園的年齡時,卻發(fā)現(xiàn)住所周圍,所有步行距離以內的幼兒園都人滿為患……

  每到育兒與社會的接觸面,都是中國年輕的白領父母最手足無措、最焦慮的時刻。家庭之外的世界,不僅擁擠,而且藩籬重重。為了給孩子上戶口,我不得不從北京往返我的戶籍所在地成都兩次,因為北京的戶籍警察不接受成都方面出示的證明——那是成都警方在幾年前對戶籍登記格式進行的小小改革。但因為這超出了北京一位街道民警的常識,所以我必須要坐飛機再回到成都,重新開一張符合她認知的補充說明。

  這可能是當代中國年輕父母的獨特體驗,是美國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們的研究中并不涉及的部分:我們的社會必需品嚴重不足,我們孩子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條條框框的嚴格限制。僅以上面說的幼兒園為例,你要面對服務提供方的考量條款就包括:有北京戶口嗎?是我們的定點服務對象嗎?孩子滿3歲了嗎?能一次性交齊7萬元的贊助費嗎?報名排隊時,你擠進了我們的招收數(shù)額內嗎?還有更隱而不彰,但可能更具決定作用的考量標準:認識園長或某個教委官員嗎?我們想讓孩子在正常的年齡,以正常的價格,通過正常的程序,獲得正常的醫(yī)療、教育服務時,卻要面對極不正常的超量競爭;蛘邽榱藵M足蕪雜的行政要求,卻要為混亂的行政管理,耗費大量人力和金錢成本。

  如果你有那么一點混不吝,比如不要戶口,不上正規(guī)的幼兒園,或者晚點兒再上,那你是開始另一種冒險,并可能因此面臨另一種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標準的審視。在中國,由于育兒成本的高企和大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大,很多白領家庭都選擇了請老人共同參與育兒的方法。一項在線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在中國,平均有50%的家庭由老人幫忙照顧第三代,而在生活成本更高的北京和上海,這一比例可能高達70%到80%。上一代人口紅利和資本紅利的加入,為育兒的安全健康與家庭經(jīng)濟增長做出了杰出貢獻。但在減輕焦慮感方面,有一句老話是“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的心理學家們對育兒不要用力過度的勸誡可以翻譯為: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苛求一城一池之得失。但對于從物質緊缺時代開始人生長跑的上一代父母來說,最重要的經(jīng)驗還是:保持隊形,不要掉隊,更不能脫隊。畢竟,我們行政管理體系上的進步還是少得可憐,社會其他部分的突飛猛進,反讓它與現(xiàn)實間生出了大量的裂縫。在路況不明的情況下,跟著既有路徑走是最安全的。誰知道,孩子會因為父母另辟蹊徑的決定,在若干年后掉進哪一條制度的裂縫,再也爬不出來呢?因此,不走尋常路的想法,在一個存在兩代養(yǎng)育者的家庭內,會變?yōu)槔细改笇π赂改傅牡赖驴剂浚簽榱藴p輕自己的焦慮感而讓孩子偏離正道,你有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嗎?

  社會必需品短缺但副產(chǎn)品過剩,傳統(tǒng)人生路徑與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變遷,是中國白領家庭的育兒焦慮二重奏。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放大,讓世代相傳的“因愛生憂,因愛生懼”更為強烈:擔心他因為不合格的食品監(jiān)管而不健康;擔心他因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耽誤在了起跑線上;擔心他就算擠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行列,卻在充滿著智力、權力和金錢競爭的群體中,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戴維·米爾斯將控制育兒焦慮,總結為“事關勇氣、智慧,以及公平”。這看起來是個穩(wěn)定情緒的金三角。可是即便中國的幾千萬育兒新手愿意洗心革面,控制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軟弱,以獲得與孩子相處的勇氣、智慧時,那至關重要的另一角——社會的公平,又如何獲得呢?

主筆◎陳曉

  我永遠記得,2008年10月16日下午,13點或者14點的樣子,在北京一家醫(yī)院的普通產(chǎn)房里,秋天正午后的太陽,透過陽臺的落地玻璃和薄薄的窗簾,明晃晃射到床邊,房間里的浮塵都是灼熱的,讓我體內的疼痛更加難以忍受。

  這是產(chǎn)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陣痛半分鐘一次,像子宮里的定時爆點。每一次引爆,孩子就像一條急于走出黢黑通道的小蚯蚓聽到?jīng)_鋒的號角,以頭為起點奮力向前蠕動。他頭皮上薄薄的毛發(fā),像鋼刷一樣摩擦著子宮內壁。

  疼痛間隙,有兩個念頭揮之不去:催產(chǎn)素真可以做一流的刑求工具。一個產(chǎn)婦的處境真是比架在刑臺上的囚犯更絕望,因為她連做叛徒的可能都沒有。孩子通往世間路上的每一步所產(chǎn)生的疼痛,一秒鐘都不能減少。疼痛一旦開始,不能談判,不能求告,不能放棄,甚至不能暫停一小會兒。

  兩年多過去了,當初產(chǎn)臺上的感覺,并沒有從生活中消失。這次折磨人的不是疼痛,是綿綿不絕的焦慮。初為人母,總是有擔不完的心:我怕他離開我的視線,被無處不在的傷害擄走;又怕他因此不獨立,失去男子氣。我怕他感覺不到愛,因此孤僻、冷漠;又怕太多的愛,讓他任性,目中無人?傊,怕他不健康,怕他不安全,怕他不快樂,也怕他在家庭中得到了以上所有之后,成為一個和社會不兼容的瓷娃娃,更容易被現(xiàn)實擊倒。

  這些形而上的憂慮,從上世紀中后期開始,就成為美國心理學家們普遍的研究課題。育兒方面的臨床醫(yī)學家戴維·安德雷格(David Andereg)教授認為,因為疫苗的應用,醫(yī)學的發(fā)達,孩子因病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這個世界其實是更安全了。但美國的年輕父母們,卻表現(xiàn)出了和社會進步南轅北轍的焦慮感!案鶕(jù)紐約一個非營利組織最近的抽樣數(shù)據(jù),大概有78%的年輕父母認為,現(xiàn)在育兒比以前困難得多,僅有4%的人覺得更輕松。這表明父母這項重任已經(jīng)對年輕的夫婦們形成了恐嚇!

  安德雷格是一位溫和的研究者。他在自己的書中,把育兒焦慮的源頭更多歸結于新手的無知:“育兒焦慮的高發(fā)群體存在于只有一個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更多孩子的出生,會削減父母的憂慮。和多子多孫的前輩人相比,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的父母會更長久地沉溺于育兒焦慮中!边@一結論是根據(jù)美國2000年的數(shù)據(jù),當時已有1620萬的家庭選擇了獨生子女。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趨勢。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表明,獨生子女人數(shù)正在穩(wěn)步增長:1972年,只有18%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到2005年,27%有小孩的英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尚未松動的情況下,獨生子女家庭是更為普遍的國情。

  子女數(shù)量的減少,讓父母們經(jīng)不起一點無論是健康還是安全方面的風險。不斷豐富的育兒理論和流派,又在擾亂著既有的常識。當一個繁衍千年的生育慣例,每個細節(jié)都被層出不窮的新理論重新考量,而這些理論又與商業(yè)利益的需求相互交織,以至于真假難辨——選擇PC、PES還是PPSU材質的奶瓶;圓孔、十字孔還是一字孔的奶嘴;讓孩子仰著睡、趴著睡還是側著睡,都能成為育兒新手們的焦慮源頭。

  以上因素與連軸播放極端信息的傳媒網(wǎng)絡結合,更加大了父母的擔憂。美國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討論的育兒焦慮,多是對“暴力、恐怖主義、車禍”等外在侵害的擔憂。安德雷格覺得,這種焦慮在很多時候是莫須有的,是成年人將極端信息中的危險嫁接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中。而且“焦慮并不只限于母親,也傳染到父親身上,鼓勵孩子去野外探險不再流行”。正常的游戲也被賦予了危險的意味。安德雷格說,他經(jīng)常被焦慮的父母問道:“當孩子用食指做出手槍的形狀,對著我喊‘梆,梆’,我要不要制止他?當我?guī)е⒆尤ヅ笥鸭易隹蜁r,是否需要提醒朋友將家里的玩具手槍收起來?”

  什么是育兒焦慮癥?“如果你沒有孩子以外的生活,或者當你的孩子出了一點小問題,比如磕破頭皮,和別的孩子發(fā)生一點口角和爭執(zhí),你就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無法承受一點意外發(fā)生,你可能就是這可憐又可厭的家長中的一位。”而沉溺于焦慮泥潭,過于兒女情長的父母,都被研究者定性為弊大于利。他們比放任的父母更加毀壞孩子的未來——伴隨焦慮而來的過度控制,不僅毀掉孩子之所以為孩子的生活樂趣,還會毀壞他長大成人的能力:比如自信、獨立、忍耐力,甚至被認為戕害到社會的未來。焦慮的父母如何影響到我們的大學?這是另一位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納爾遜(Margaret K. Nelson)研究喂養(yǎng)失控的父母的主題。文章提到,美國的大學教授們指控自己的學生無知、懶惰、易怒,認為這一部分源于“育兒焦慮癥”結出的毒樹之果,種子從襁褓時的過度關注就埋下了。美國《First Thing》的執(zhí)行主編戴維·米爾斯(David Mills)將這些苦口婆心的父母總結為“失去自己人生目標的人”,“通常人們說到對孩子的擔心時,他們是將自己對人生的恐懼移情到了孩子身上”。

  可是,作為一個有3歲孩子、正與連綿不斷的焦慮對抗的中國媽媽,我還是想辯解一下。我已經(jīng)歷了一些在孩子生理探索期的焦慮考驗。比如,剛開始因為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他晚上睡覺時,胸腔和喉嚨中總發(fā)出像積滿水一樣渾濁的咕隆聲;因為對腦神經(jīng)還缺乏控制力,每次白天過于興奮的玩耍,都會導致他在半夜睡夢中突然爆發(fā)難以遏制的大哭;當他的消化系統(tǒng)經(jīng)歷一個升級,大便從水狀轉為成型的階段時,會有接近一個星期不大便……每一個未知的來臨,都是一次焦慮的開始。我因此得到的經(jīng)驗是,不要恐懼孩子的哭聲、跌倒、突然胃口不好、發(fā)高燒、耍橫、情緒低落,這些是成長必需的一部分?晌疫不得不面臨一些靠自我成長難以解決的焦慮:比如深夜抱著孩子去醫(yī)院,卻發(fā)現(xiàn)分診臺上的病歷本堆成小山一樣,需要等到凌晨才能看上急診;當孩子到了入幼兒園的年齡時,卻發(fā)現(xiàn)住所周圍,所有步行距離以內的幼兒園都人滿為患……

  每到育兒與社會的接觸面,都是中國年輕的白領父母最手足無措、最焦慮的時刻。家庭之外的世界,不僅擁擠,而且藩籬重重。為了給孩子上戶口,我不得不從北京往返我的戶籍所在地成都兩次,因為北京的戶籍警察不接受成都方面出示的證明——那是成都警方在幾年前對戶籍登記格式進行的小小改革。但因為這超出了北京一位街道民警的常識,所以我必須要坐飛機再回到成都,重新開一張符合她認知的補充說明。

  這可能是當代中國年輕父母的獨特體驗,是美國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家們的研究中并不涉及的部分:我們的社會必需品嚴重不足,我們孩子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條條框框的嚴格限制。僅以上面說的幼兒園為例,你要面對服務提供方的考量條款就包括:有北京戶口嗎?是我們的定點服務對象嗎?孩子滿3歲了嗎?能一次性交齊7萬元的贊助費嗎?報名排隊時,你擠進了我們的招收數(shù)額內嗎?還有更隱而不彰,但可能更具決定作用的考量標準:認識園長或某個教委官員嗎?我們想讓孩子在正常的年齡,以正常的價格,通過正常的程序,獲得正常的醫(yī)療、教育服務時,卻要面對極不正常的超量競爭;蛘邽榱藵M足蕪雜的行政要求,卻要為混亂的行政管理,耗費大量人力和金錢成本。

  如果你有那么一點混不吝,比如不要戶口,不上正規(guī)的幼兒園,或者晚點兒再上,那你是開始另一種冒險,并可能因此面臨另一種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標準的審視。在中國,由于育兒成本的高企和大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大,很多白領家庭都選擇了請老人共同參與育兒的方法。一項在線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在中國,平均有50%的家庭由老人幫忙照顧第三代,而在生活成本更高的北京和上海,這一比例可能高達70%到80%。上一代人口紅利和資本紅利的加入,為育兒的安全健康與家庭經(jīng)濟增長做出了杰出貢獻。但在減輕焦慮感方面,有一句老話是“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的心理學家們對育兒不要用力過度的勸誡可以翻譯為: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苛求一城一池之得失。但對于從物質緊缺時代開始人生長跑的上一代父母來說,最重要的經(jīng)驗還是:保持隊形,不要掉隊,更不能脫隊。畢竟,我們行政管理體系上的進步還是少得可憐,社會其他部分的突飛猛進,反讓它與現(xiàn)實間生出了大量的裂縫。在路況不明的情況下,跟著既有路徑走是最安全的。誰知道,孩子會因為父母另辟蹊徑的決定,在若干年后掉進哪一條制度的裂縫,再也爬不出來呢?因此,不走尋常路的想法,在一個存在兩代養(yǎng)育者的家庭內,會變?yōu)槔细改笇π赂改傅牡赖驴剂浚簽榱藴p輕自己的焦慮感而讓孩子偏離正道,你有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嗎?

  社會必需品短缺但副產(chǎn)品過剩,傳統(tǒng)人生路徑與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變遷,是中國白領家庭的育兒焦慮二重奏。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放大,讓世代相傳的“因愛生憂,因愛生懼”更為強烈:擔心他因為不合格的食品監(jiān)管而不健康;擔心他因為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耽誤在了起跑線上;擔心他就算擠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行列,卻在充滿著智力、權力和金錢競爭的群體中,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戴維·米爾斯將控制育兒焦慮,總結為“事關勇氣、智慧,以及公平”。這看起來是個穩(wěn)定情緒的金三角?墒羌幢阒袊膸浊f育兒新手愿意洗心革面,控制自己的不安全感和軟弱,以獲得與孩子相處的勇氣、智慧時,那至關重要的另一角——社會的公平,又如何獲得呢?

一代焦慮的父母是如何煉成的

社會必需品短缺但副產(chǎn)品過剩,傳統(tǒng)人生路徑與現(xiàn)代社會飛速變遷間的矛盾,這是中國白領家庭的育兒焦慮二重奏。它們在兩代獨生子同堂的家庭結構下,相互作用,相互放大,讓世代相傳的“因愛生憂,因愛生懼”更為強烈。

  主筆◎陳曉   記者◎楊璐

  什么樣的父母最焦慮?

  于杭(化名)的工作很忙碌,她查了一周的行程表,只能撥出一個午飯的時間接受采訪。這樣的工作強度到了周末也不停歇,自動轉為育兒頻道。周六早上要帶著4歲的孩子從北京的西四環(huán)開車到東三環(huán)外上雅馬哈音樂課,中午在車上睡一個半小時的午覺,下午繼續(xù)上美吉姆的運動課和藝術課,如果是不上藝術課的下午,孩子就要去上范陽畫室的繪畫課。周日上午要學一個小時的太極拳,下午全家到郊區(qū)租種的農場種地。雖然于杭自己也認為周末的早教課程在所有參加早教的孩子里面算多的了,可是她并不認為這是目。她告訴本刊記者,孩子周末的繁忙行程,是根據(jù)“自己經(jīng)濟情況和孩子的接受情況綜合判斷”。

  如果我們拉遠一點距離,站在一個西方心理學者的角度來看,或許她給出的判斷會不一樣。紐約大學教授凱蒂·洛菲在《現(xiàn)代育兒心經(jīng)》一文中,也談到了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里經(jīng)常可見的這類場景:“隨便翻下日歷,隨便找個周六,在這一代最出類拔萃家長中隨便找一家,都會看到他們與孩子一起奔波于體操課、生日聚會、足球班、藝術熏陶與登臺表演——為了孩子所謂的幸福,所有的日子都消弭于緊湊而又精準的安排中,家長們一天到晚連連貫的談話都成了奢望!奔幢闳缬诤妓f,這些訓練課程并非功利的應試,而是針對孩子的特性,但凱蒂仍然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這種高標準的專注、指導與剖析,是家庭生活太過偏向于孩子的表現(xiàn)!斑@并不是說我們應該對孩子少關愛一些,但人們更想知道:這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關心是否真對孩子有益?家長的自私自利——想著自己生活忙亂不堪,因此有時自己所做的事并不完全著眼于孩子的娛樂或者成長——是否能有點心安理得?”

  育兒焦慮的源頭是親子之愛。最原始的表現(xiàn)方式是孩子隨時會受傷的幻覺,以及自己要保護他不受任何傷害的強大愿望。在近代,隨著家庭經(jīng)濟能力的增強和市場專業(yè)分工的細化,各種針對孩子能力開發(fā)的市場產(chǎn)品多樣化,給親子之愛增添了新的內容:培養(yǎng)理想化的完美孩子。當這個伴隨著家庭經(jīng)濟能力的增強,被商業(yè)力量催生出的豪邁理想,與生育低潮導致的“一孩家庭”結合時,親子之愛的負面效應被放大了。在臨床醫(yī)學家戴維·安德雷格教授的研究里,因為家庭規(guī)模的縮小,導致缺乏育兒經(jīng)驗的父母,會對孩子的安全、健康過度擔心。而且這種擔心會因為孩子數(shù)目的恒定,在漫長的成長中難以得到削減。

  可以說,不同國家的育兒焦慮都源于一種傳統(tǒng)的美好情感,但在商業(yè)力量和生育低潮的共同作用下,迸發(fā)出了負面情緒,并產(chǎn)生了一代過度焦慮的父母。如果配合另一個美國社會學教授瑪格麗特·納爾遜的研究,會發(fā)現(xiàn)父母的過度控制與其所屬的社會階層有密切聯(lián)系!斑^度控制的父母多出現(xiàn)于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他們選擇在時間和金錢上都高投入的方法來育兒,因為他們的工作場所有足夠的靈活性,可以隨時順應孩子的需求變動;有足夠的資源去購買優(yōu)質教育,能夠支付各種課外活動的費用,并讓孩子接觸到最新的技術產(chǎn)品,比如手提電腦、移動電話。做的所有事和付的所有錢,都是為了保證孩子能夠保持或者成為社會上擁有一定權力的階級!迸c此相對應的一個關于中國社會的數(shù)據(jù)是,大約從2007年開始,當名目繁多的學前素質教育逐漸普及為大眾所接受,北京一家知名早教品牌企業(yè)委托第三方機構做了一個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熱衷付費開發(fā)孩子潛能的會員里,60%是本科以上學歷,家庭月收入過萬,年齡在25歲到35歲之間的都市白領。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于杭都符合這些條件:她接受了高等教育,取得了博士學位,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有自己的住房和汽車,而且,只有一個孩子——這是在理論研究中最易引發(fā)育兒焦慮的中產(chǎn)獨子家庭。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這樣的家庭可能還會增多。按照中國零點咨詢調查集團對中國城市居民生育意愿的調查,20~29歲的“80后”獨生子女一代,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其實是可以合法生育二胎的,但事實上這部分人群生兩個孩子的意愿最低。在調查所及的20個城市中,北京、上海這兩個超級大都市,東北地區(qū)的哈爾濱、大連、沈陽、長春,長三角地區(qū)的南京、杭州等城市生一個孩子的意愿更強烈。

  “獨一代”和“獨二代”同堂

  看起來,子女數(shù)量的減少是世界性育兒焦慮的源頭,但對中國這樣一個實行了30多年計劃生育的國家,情況還不這么簡單。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它創(chuàng)造了減少相當于一個歐洲人口的控制奇跡,也創(chuàng)造了1.6億左右的獨生子女。至今對這一生育政策的社會評價,多集中在新生兒減少造成的人口紅利降低、社會結構老齡化和未富先老等經(jīng)濟、社會問題,但如果結合成熟工業(yè)社會的心理學研究,可能會發(fā)現(xiàn),當?shù)谝淮毶优_始成為父母時,他們所經(jīng)歷過的育兒模式,會對他們今日的育兒心理產(chǎn)生強大的影響。

  國家人口計生委前主任張維慶曾表示,“十一五”時期(2006到2010年)中國面臨著第四次生育高峰。這一次嬰兒潮從2005年開始,大約將到2015年后結束。相比前幾次嬰兒潮,這一輪新生兒高峰在絕對數(shù)值上并不引人注目,但特殊之處在于,父母大都是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生,這正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起點。這意味著,中國的家庭結構中,第一次普遍出現(xiàn)了兩代獨生子女同處一室的局面。

  在已有的關于育兒焦慮癥的研究里,西方學者研究的只是獨生子女作為被喂養(yǎng)的對象。但當獨生子女作為父母時,他們的心理特征,會對他們的育兒狀態(tài)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對獨生子女心理研究中最負盛名的學者是阿德勒,他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信徒,在上世紀20年代完成了對頭生子女、后生子女和獨生子女的嚴格觀測。阿德勒及其追隨者認為,獨生子女與頭生子女擁有很多共同特點——在教育和事業(yè)方面擁有較高成就,有一種會不知不覺地演變?yōu)檫^度責任感的負責態(tài)度,而且不愿背叛父母的價值觀。但另一面是“通常不適應生活,他們就像寄生蟲,不勞而獲,由其他人來照顧他們的需求”。而在中國,“獨一代”更容易被過度呵護的一個社會背景是,“獨一代”的父母大多出生于50年代,他們大部分人的人生理想在和這個國家共同經(jīng)歷種種動蕩與磨難中消弭殆盡,更容易成為“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標的人”,并因此形成和孩子相互長久依賴的關系。

  因此,在父母的保護下,幾乎未經(jīng)風浪的“獨一代”們,因為育兒,要經(jīng)歷一個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的考驗。根據(jù)中國社科院2009年發(fā)布的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除了香港澳門外,白領收入最高的內地城市是上海:5550元/月,北京白領的平均收入為5200元/月。在CPI指數(shù)連年上漲的情況下,白領的平均月工資僅比2007年上漲200元左右。我們姑且以這個不太準確的平均數(shù)據(jù)作為基礎,來計算一下育兒在這些年輕白領父母的家庭開支中占據(jù)的比例。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青年研究》曾刊發(fā)了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經(jīng)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yōu)化》的調研報告。報告稱,從直接經(jīng)濟成本看,0~16歲孩子的撫養(yǎng)總成本將達到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元。估算30歲前的未婚不在讀的子女的總成本達到49萬元——這可以說,撫養(yǎng)子女的總經(jīng)濟成本是驚人的。但是這個成本計算卻被輿論認為低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養(yǎng)兒成本,如果算上孕產(chǎn)期的支出以及從孩子孕育到成長過程中父母因孩子誤工、減少流動、升遷等自身發(fā)展損失的間接經(jīng)濟成本,孩子成年前的總成本估計要達100萬元。一個數(shù)據(jù)經(jīng)常被用于描述改革開放的成果——我國城鎮(zhèn)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5年的36.7%。但對一個生活在北京或上海的白領家庭,一個孩子的增加,每個月單奶粉費就要達到上千元,可以立刻讓我們在恩格爾系數(shù)上的社會進步消弭于無形。

  不管是從育兒的經(jīng)濟成本,還是從和上一輩的感情聯(lián)系來看,讓老年人幫助育兒都成為城市白領普遍采納的一種方式。按照一項在線數(shù)據(jù)的調查,尤其在北京上海這樣消費成本居高不下的超大型城市,老年人幫助育兒的家庭占到70%~80%。

  三代同堂,其中兩代都是獨生子女,這是中國目前比較特殊的家庭結構。從好的方面看,兩代人共同養(yǎng)育孩子,這有助于育兒的安全和健康,以及整個家庭財富的增長。但這種模式在積累兩代人財富的同時,也積累了兩代人的焦慮——它們將共同作用到對同一個孩子的養(yǎng)育過程中。

  緊缺之困

  “獨一代”的父母,和“獨二代”的孩子之間相差了約30年。在這30年間,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資源的種類與分布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生產(chǎn),喂養(yǎng),上幼兒園,上小學……看起來是再正常不過的育兒鏈條,但如果再循著傳統(tǒng)的路徑走,會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阻力。孫楊的故事能部分說明這種變化。

  孫楊是北京人,受過高等教育,在一家頗有聲譽的傳媒公司上班,不是舉目無親、全無資源,但當她從2010年開始懷孕后,她經(jīng)歷了從未有過的焦慮感。

  剛發(fā)現(xiàn)懷孕時候,孫楊有流血的癥狀,醫(yī)生診斷是孕酮低,必須請假回家好好的調養(yǎng)。提心吊膽地躺了幾周,吃藥、檢查、養(yǎng)胎下來,寶寶一切正常了,孫楊和丈夫馬宇馳卻沒有放下心來,反而是更加小心慎重。他們想找一個經(jīng)驗豐富、醫(yī)術高明的好醫(yī)院建檔、生產(chǎn)。

  首選是專業(yè)的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可是孫楊馬上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拔彝略谀抢镒霎a(chǎn)檢,看見5月10日預產(chǎn)期的孕婦被通知沒有床位,孕婦哭著哀求醫(yī)生想辦法,可是醫(yī)生也沒有辦法,到時候只能住在走廊里!北本⿱D產(chǎn)醫(yī)院在建檔上沒有限制,到了生產(chǎn)的時候很可能就得住走廊,這實在太刺激臨產(chǎn)孕婦的心靈了。

  第二個選擇是協(xié)和醫(yī)院,負有盛名、離家近,而且協(xié)和醫(yī)院是用在建檔上限制名額來保證床位的,一旦建上檔就不再有波折了,按部就班等待生產(chǎn)就行。當然,孫楊和馬宇馳知道這樣出名的醫(yī)院,掛號難是一個常識,他們查到每天早上開始掛號的時間是6點40分,一個月前的周四早上5點鐘馬宇馳興沖沖地到協(xié)和醫(yī)院排隊!拔乙詾槲业降脡蛟缌,結果人排得已經(jīng)看不到大廳的門,我估計當時前面能有100人,大廳里還有5排200多人!瘪R宇馳不停地被“黃牛”拉住詢問!八麄儐柕倪不是你要不要號,而是要不要買隊伍前面的位置!彼结t(yī)院旁邊的肯德基買了兩份早餐,想用大吃一頓來化解郁悶心情,結果看見早上成群結隊上學的學生,心里更難受!拔蚁胛业男『磉@么有朝氣地去上學,可是他不知道他爸爸今天排隊這么難。”馬宇馳對本刊記者說。

  孫楊和丈夫遭遇的是育兒鏈條上第一環(huán)的資源短缺。以協(xié)和醫(yī)院為例,“產(chǎn)科只有一、三、五開診,而且每天只有5個號”。馬宇馳對本刊記者說。資源的絕對短缺,還在網(wǎng)上催生了協(xié)和醫(yī)院產(chǎn)科掛號攻略這類信息指南!澳切┰缇偷仍诖髲d的人是前一天晚上醫(yī)院下班后就去排隊的,每人按先后順序給一個排隊的號,然后不能回家睡覺,因為整晚隔些時候就會有人出來點名,不在的人就被劃掉了。像馬宇馳那樣第二天早上才去的,不管多早都是連進大廳的資格都沒有。”孫楊對本刊記者說。馬宇馳為此開了一個“一切為了孩子”的微博,他說:“我覺得我們就是現(xiàn)在最典型的父母,城市里長大的‘80后’、獨生子女、有一份收入還可以的穩(wěn)定工作,如果我們生孩子都這么難,北京城里那么多外來打工的,可怎么辦?我開一個微博是想跟朋友們交流、分享我的心情,也想記錄整個生命誕生的過程。”

  如果把育兒焦慮癥的爆發(fā)點分為幾個階段,生育難不過是第一個門檻。嬰兒潮通常被用來解釋——70年代生人的平均生育年齡推后,導致與“80后”的生育高峰出現(xiàn)了重疊。但這種解釋可能夸大了生理上的不可抗因素,而掩蓋了我們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不足。實際上,產(chǎn)科掛號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北京的產(chǎn)科大夫嚴重短缺。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產(chǎn)科主任醫(yī)師王琪告訴本刊記者,作為醫(yī)療糾紛的重災區(qū),產(chǎn)科工作辛苦,風險較大,而待遇卻很低。產(chǎn)科醫(yī)生24小時接診,夜里常被叫起,精神長期緊張,容易發(fā)生差錯事故,導致產(chǎn)科醫(yī)生流失嚴重。一些大型三甲醫(yī)院產(chǎn)科床位不足40張,有些甚至與外科共用手術室。由于高級人才短缺,很多醫(yī)院產(chǎn)科缺乏處理疑難雜癥的經(jīng)驗,不愿接收危重病人。于是,大量產(chǎn)婦集聚?漆t(yī)院,出現(xiàn)了就醫(yī)難。

  而且,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財政體制,一個城市提供公共服務資源的預算,是以戶籍人口為基準的。但涌入這個城市中的生育者,卻是跟隨政府建設項目資金的流向。北京市的投資保持連年增長,即使在2010年抗通脹、適度投資的情況下,2010年北京市完成的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5493.5億元,同比增長13.1%。這些資金創(chuàng)造就業(yè),也創(chuàng)造生育者,他們擠占了并不為他們準備的公共資源。“2009年,北京市新生嬰兒17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地人!蓖蹒髡f。

  相似的情況出現(xiàn)在育兒鏈條的下一環(huán)。2007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兒有41.575萬人。他們將從2010年開始陸續(xù)進入幼兒園。而從2009年北京市合法幼兒園的在園人數(shù)看,北京能提供的幼兒園學位數(shù)約為24.8萬人。這意味著,北京的幼兒園學位缺口,約為17萬名。當然,在已經(jīng)市場化的學前教育領域,選擇收費在5000元以上的高檔幼兒園,可能會讓競爭減少,但會遭遇到老一輩父母生活經(jīng)驗的質疑。要知道,在他們養(yǎng)育“獨一代”的80年代,正是計劃經(jīng)濟下公共資源的巔峰期。街道幼兒園、機關幼兒園、企業(yè)幼兒園、托兒所、學前班,各種形式和主體的學前教育琳瑯滿目。從全國范圍看,80年代光街道幼兒園就有10萬所(這一數(shù)據(jù)在2007年變?yōu)?萬所),而且收費低廉。一個學期的學費兩塊錢,這是讓上一輩父母念念不忘的收費標準。如果選擇眾多正規(guī)體系外的“山寨”幼兒園或者家托,在食品安全與治安問題頻發(fā)的今天,體制內有監(jiān)管的尚不可靠,體制外的更難以信任——誰來為你孩子的安全負責?

  這是中國育兒焦慮癥的核心,也是相比西方“一孩家庭”的獨特之處。教育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孩子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但如果循著上一代的既有路徑,卻要遭遇即便拿錢也難以解決的激烈競爭。

  選擇之難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育兒的必需品,中國的年輕父母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困境,那在育兒的副產(chǎn)品上,他們面臨的則是選擇太多的焦慮。

  一句有關育兒深入人心的說法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且在現(xiàn)實中通常被焦慮的父母演繹為短跑的起跑線。從教育學上,這是一個荒誕的說法。起跑線是一個競技體育的概念,讓孩子必須一出生便會跑步,而且從第一步起就是連續(xù)不斷的沖刺,這是父母一種不講道理的想象。但從廣告學的角度,并結合“獨一代”的成長史,這句話就足以成為鞭策新一代父母的警世恒言。70年代人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在競爭中長大并在競爭中持續(xù)前行,他們承受的壓力,是以前年代的人所無法相比的。雖然每個真心愛孩子的父母都會認同,孩子不應該成為標榜的工具,但如果孩子的競爭力就是父母文化程度和教育力量,以及對孩子負責程度的競爭,那么把孩子當成自己一件偉大的作品互相炫耀攀比,似乎也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這也催生了名目繁多的早教市場。除了父母培養(yǎng)理想孩子的愿望之外,“獨一代”的父母背景也是華威國際合伙人羅文倩認為的一個原因!霸瓉淼挠齼航(jīng)驗可以由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交流,現(xiàn)在的新父母都是‘70后’、‘80后’,許多獨生子女,許多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另外的城市工作,他們缺少育兒經(jīng)驗,而且因為生活成本的關系,也不能由一個人全職撫育孩子,所以需要這些機構的幫助!绷_文倩對本刊記者說。

  羅文倩把目前眼花繚亂的早教機構分為國外引進和本土開發(fā)兩類,但是其實兩類機構最重要的宗旨都是迎合家長的需要。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有很多節(jié)點,而每個孩子生長節(jié)點的到來也不盡相同:比如突然能跳躍了,突然不怕生人了,說話吐字突然清楚了,突然會用勺子吃飯了……這些節(jié)點是育兒新手們不知道,但又非常欣喜看到的。東方愛嬰的總經(jīng)理賈軍告訴本刊記者,孩子在成長發(fā)育中里程碑一樣的變化和快樂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因此,在研究兒童成長的項目同時,其實早教產(chǎn)品也在研究家長心理。于杭告訴本刊記者她最初的早教體驗:“我隔著窗戶往里看,10個不到6個月的寶寶在教室里面非常安靜,我就想,如果我的孩子將來能這樣就很好!

  從孕期媽媽學習班接觸早教課程開始,于杭就成了早教課程的擁護者,寶寶的語言、動作、社會交往各階段各方面不同品牌的早教課程她都仔細比較考察過,選擇或者不選擇的原因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把篷R哈音樂是對孩子進行音樂節(jié)奏的訓練,它不是功利性的考級或技術訓練,因為它一點不教指法,我只想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鑒賞能力。美吉姆的特點是強調運動,我不是說我孩子的運動方面不好而是希望他能夠在非競爭環(huán)境下有力量和平衡感的訓練。范陽畫室也不是學習繪畫技巧,它訓練的是孩子能夠用畫畫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外資早教班雖然強調雙語教學,可是我覺得,每周上一次課對英語的幫助不大,而且教具里面用大屏幕點讀也不好,寶寶在家里都是不看電視的!薄70后”、“80后”的父母大多經(jīng)歷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龍、考試激烈競爭的少年時代,他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被應試教育和功利性學習所壓迫,極力強調培養(yǎng)的是孩子們基本素質和能力,可這些基本素質又包括繪畫、音樂、體育等許多方面十八般武藝。于杭覺得,自己和丈夫都是體制內的人,體制內有體制內的好處,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寶寶將來除了工作有自己喜歡的領域,還能自由度大一些,而這些都是以這些課程所培養(yǎng)的素質為基礎的,這又是另外一種望子成龍。

  早教產(chǎn)業(yè)在家長認可的背景下擴張很快,賈軍告訴本刊記者,地域上講,他們已經(jīng)把連鎖店從大城市擴張到縣城,而年齡階段上也由0到3歲擴展到4至6歲的幼兒園時期。但是早教機構無法代替幼兒園的作用。“畢竟大部分家長都要上班的,而每個早教課程都只有一個小時時間,不能帶著孩子一家一家地跑。”賈軍說。幼兒園又是另外一種產(chǎn)品了,羅文倩告訴本刊記者,它需要配套的場地,更嚴格的許可證、更有經(jīng)驗的園長和老師,門檻要比早教行業(yè)高很多,它不見得需要全國連鎖店式的擴張,也不一定需要資本介入。因此,雖然幼兒園是一個緊缺資源,可是無論知名早教品牌還是教育行業(yè)活躍的風投公司,對進入幼兒園的領域都很慎重。

三個家庭的育兒故事

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原本順理成章的事情,現(xiàn)在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那些利弊分析得失權衡,就算字字珠璣,也只是旁人的經(jīng)驗,不是你自己的生活,個人化的生命體驗,要過的終究還是自己這一關。為人父母的第一課,大約都是從自我的內心強大開始。為了孩子,每一位家長,都會有無堅不摧、潛能無限的小宇宙。

  主筆◎王鴻諒   攝影◎蔡小川

  順其自然:生活向前看

  張娜穿著彩虹裙,把兩歲半的兒子小π高高舉起,屋子里都是她和孩子的笑。π是圓周率的符號,兒子的小名。停下來,她問攝影師:“我是不是笑得嘴張得太大了呀?”照片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再次把小π舉起來,她還是一樣,不自覺地就笑得毫無保留。

  把時間拉回兩年前,2008年5月,張娜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擺在她面前的情形是:她是1981年出生的,27歲,男朋友1978年的,30歲,他們還沒有結婚,戶口都不在北京,都沒有房子,她還剛剛丟了工作。這是張娜在北京的第四個年頭,來北京之前,她是山東東營電視臺一檔少兒節(jié)目的主持人。

  沒上過大學始終是張娜的心病,2004年完成函授?普n程后,她干脆辭職,到中國傳媒大學完成繼續(xù)教育的本科。2006年畢業(yè),因為她堅持只做少兒節(jié)目,在山東幾家電視臺求職都未能如愿,又不愿意回到?jīng)]有挑戰(zhàn)的東營,剛好又在央視的一檔少兒欄目找到了工作,才陰差陽錯留了下來。

  男朋友跟她是同行,湖北荊州人,做過《實話實說》欄目的編導,后來辭職創(chuàng)業(yè)。他們的戀情,最初遭到了張娜父母的反對,“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沒房子”?墒歉切┪镔|條件相比,張娜更看中兩個人的感覺和溝通。2008年,他們決定生活在一起,住到男友表姐家空出的一套房子里。雙方家人都默許了,但工作上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她在這個欄目的兩年多,幾乎都是壓抑的狀態(tài),她忍無可忍地辭職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

  “孩子要還是不要?我們兩個當然糾結過。”張娜說,“開始我們也覺得,什么都沒有準備好,物質上也沒有什么保障,可是,最后我們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因為我們想明白了一點,‘沒有準備好’是個永遠的借口,還不如順其自然,勇敢地去面對!蹦杏训募胰诉好,張娜這邊有些為難!拔覌寢尞敃r就崩潰了,她是特別傳統(tǒng)的山東人,她覺得我的人生怎么可能是這樣,她供我讀了這么多年書,我先丟了工作,然后又沒結婚就有了孩子,這個事情對她的打擊特別大。她很在意,跟所有的親戚都把孩子的出生日期推后了一個月,現(xiàn)在也是。關鍵時候還是我爸干脆,一接電話,就說沒問題,你們10天內就能回來結婚,我們5月7日回山東領證,5月8日辦的婚禮!

  雖然下定了決心,日子還是不容易,張娜回憶:“我沒有工作啊,老公那邊是創(chuàng)業(yè)初期,我愁起來也會給最好的朋友發(fā)短信,說養(yǎng)不起孩子怎么辦。她回消息說,那我?guī)湍沭B(yǎng),我的眼淚就下來了!闭煞虮斫愕姆孔雍艽螅130平方米,但是很遠,“天通苑再往北,快到小湯山了”。整個懷孕期間,直到預產(chǎn)期前一個月,沒有人來幫忙,丈夫出門后,只剩張娜一個人,她覺得沒什么,“兩邊的家長都有工作,走不開,反正我也不上班”。丈夫買回來的一大摞育兒書和她這些年做少兒節(jié)目累積的經(jīng)驗,都起了作用,提前破水的那天,丈夫和婆婆很慌亂,反倒是她最鎮(zhèn)定,“指揮他們該干嘛干嘛”。

  張娜慶幸自己有個好婆婆,“人很好,勤快,非常開明,在育兒理念上很現(xiàn)代,還跟國際接軌”。小π6個月的時候,她重新上班,在新影廠的兒童部做一檔兒童節(jié)目。這種職業(yè)上一以貫之的堅持,如今和張娜的生活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關于孩子成長的許多困惑,她可以在制作節(jié)目的時候找到答案,而自身的育兒經(jīng)驗,也能幫助她找到有價值的新選題。她不是個苛求細節(jié)的媽媽!芭e個例子,我們做過一期17分鐘的專門選奶瓶的節(jié)目,有很多媽媽非常在意,可在我看來,這個選題真沒意思,我自己買奶瓶,只有一個標準,買玻璃的就行。”育兒就是由從買奶瓶開始這樣的諸多細節(jié)構成,張娜自己的心得:“有時候還是簡單粗糙點好!睂τ谄贩N繁多的親子班和課外班,張娜的態(tài)度也是這種淡定!翱赡芨易龅陀坠(jié)目有關吧,跟一些專家交流得也比較多,自己帶著小π體驗過,并不覺得有多么神奇,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我對兒子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預期,他還這么小,每天快樂最重要。”

  張娜唯一在意的,只有小π跟她之間的感情。張娜能做的,是保證每天晚上自己帶著孩子睡覺,下班和加班后不管有多累,至少保證1小時陪孩子玩耍。

  張娜的時間,除了工作還要用來學習和備考,她要考傳媒大學的MBA,兩種考慮,一個是自己新的職業(yè)規(guī)劃,另一個更重要,是小π將來的戶口和上學問題。小π的戶口隨父親,落在深圳。在目前的家庭分工里,丈夫的任務是掙錢,她來考試。如果她能考上研究生,畢業(yè)后只要找到有指標的接收單位,就有解決孩子戶口的可能。她做了一下自我評估!拔一A不好,普通研究生對我太難了,所以只有MBA了,學費是貴一點,傳媒大學的要7萬多元,但是也沒辦法了!彼ツ暌呀(jīng)考過一次,用了3個月突擊上課復習,差8分落榜,她覺得也算有收獲,“至少我敢在小π面前開口讀英語了”。今年一切繼續(xù)。

  現(xiàn)在,小π2歲半,加上公婆,一家5口住在天通苑,2009年房價上漲的時候,表姐家的房子賣了,他們自己在立水橋南買了一個Loft的期房,貸款50萬元,10年還清。過渡期還是只能租房,張娜只有一個要求,“房子的廳要夠大,孩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綜合各種性價比考慮,租下了天通苑一個使用面積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直住到現(xiàn)在——問題來了,作為租戶,她的兒子上不了附近合適的幼兒園。家庭協(xié)商后確定出來的解決方案是,考察一下有合適幼兒園的社區(qū),賣掉Loft,在那里買套大一點的新房子,分工還是一樣,丈夫管掙錢,今年的目標是至少50萬元,她負責所有的跑腿考察。事情需要在小π3歲前完成,她只剩下5個月了。她剛看中北苑的一個社區(qū),卻被同事批評目光短淺!八麄冋f,要一并考察附近的小學,幼兒園也就3年,3年后是小學,如果附近沒有好的小學,難道要再買一次房子?”這樣,工作量就加倍了。更現(xiàn)實的問題在于,能夠滿足她需求的房子,就算在五環(huán)邊也至少在400萬元左右,Loft的房本還沒下來,賣不了全款,貸款數(shù)額和還款壓力是一個更復雜的計算。

  上班、考研,考察幼兒園甚至小學,賣房和賣房,孩子的教育,張娜的生活其實被各種問題擠壓著,可是透過所有的煩惱,她看到的始終是快樂:“2008年我得了個兒子,2009年我買了個房子,每年都會有新的變化和收獲,今年也一樣!薄吧罹褪且蚯翱矗欢ㄒ嘈,日子會越來越好,就這么簡單。”她說,“我媽媽后來也想通了,她跟我說,我當年跟你爸結婚的時候,也就是10平方米的房子,日子不也過下來了!

  三代同堂:磨合與接納

  兒子出生前,錢小彤的生活,是個浪漫的愛情童話。她和丈夫網(wǎng)戀相識,并且修成正果。熱戀期間,她在上海,從事進口機械設備的銷售,而男友是商務部的公務員,外派在巴基斯坦,他們都是南方人,上海和寧波,年紀相仿,1978年和1976年出生。2002年男友結束外派回國,她也辭職來了北京。

  錢小彤在北京重新找了工作,還是進口設備銷售。他們的生活和計劃中一樣,2004年結婚,第二年懷孕,2006年4月有了兒子一戈,名字是她取的,合起來是錢字的一半。在生孩子的問題上,錢小彤沒有半點猶豫,她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什么可討論的。懷孕期間,他們還是二人世界,連生活節(jié)奏都沒有變,錢小彤照常上班,大著肚子見客戶,“每天走一公里路到公車站,下了公車再走一公里才到單位”,懷孕6個月的時候,還照樣去東北出差。

  她的自我總結是“無知者無畏”,當時不覺得,回想起來還是會后怕。“我沒去做過幾次產(chǎn)檢,也從來不知道要聽寶寶的胎心。我就近選的朝陽醫(yī)院,去的次數(shù)實在太少,真的要生了送過去,醫(yī)院都不敢收,翻查檔案才能確定我真的在這里建檔,問我骨盆寬,我都不知道!边@些粗枝大葉,實在不像想象中美麗精致的上海女人。她的想法也很簡單:“我就是很有信心,我就該生個健康寶寶,然后想著一個美麗的媽媽抱著一個漂亮寶寶出門,是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可對于孩子出生之后的家庭格局變化,她遠遠沒有準備好。公公婆婆是在她臨產(chǎn)前20天從寧波老家過來的,她和婆婆的關系一直很好,網(wǎng)戀的時候,丈夫在國外回不來,婆婆先來了上海,她們彼此欣賞,有共同話題,相處界面很好。可是,真的要長期相處,是另外一回事。不同的生活習慣,教育觀念,甚至表達方式,都會構成摩擦和隱患。

  舉個例子,第一場家庭斗爭,來自孩子不喝母乳。公婆心疼她,愿意在月子里就全權接手孩子的事情,說所有的事情他們會做好,她不用管。明明是好意,錢小彤聽了卻很不舒服!拔业暮⒆,憑什么我不能管!币灾劣诰瓦B公婆抱孩子出去散步,她都會鬧情緒。“當時只覺得委屈,回想起來,他們都是好意,我舍不得孩子離開就是為了自我滿足,讓自己開心!

  可是,這些都是后來的事情。一戈今年5歲,錢小彤心理上對于家庭格局的改變,磨合期“至少有三四年”。她甚至曾經(jīng)想過辭職做全職媽媽,她的收入不錯,業(yè)務量總是排在前面,做到公司的銷售主管,在家里閑幾年沒有太大壓力。但是丈夫不同意,錢小彤說:“他覺得按我的個性,不可能一輩子甘心做家庭主婦,現(xiàn)在我在這個領域做得還不錯,真的閑幾年,可能再沒有資本能回去,真的到那個時候,我會有更嚴重的失落感。而且,如果我全職在家,全部世界就只剩下孩子,和長輩的摩擦也許會更大!

  錢小彤自認為,她不是在孩子的成長上目標特別明確的父母,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墒钦娴某闪烁改福还茏砸詾槎嗝闯,實在又沒有辦法完全抗拒這句話的壓力和誘惑。一戈的興趣課程,現(xiàn)在有英語、鋼琴、藝術班和圍棋。英語每周兩次課,周四18點到19點,周日上午8點到10點,一年學費1.2萬元;周日還要參加一個大風車藝術班,學習唱歌跳舞和表演,從10點30分到12點,一周一次,9個月1800元;鋼琴課是幼兒園開的,加錢就可以,20節(jié)課,1920元。圍棋班是外面報的,4節(jié)課360元。

  錢小彤慶幸一戈是個“特別單純好騙的孩子”,她會用各種方式,正話反說,利用孩子的小小逆反心理來達到目的。她實踐得很成功,從小就好動,除了睡覺簡直一刻不停歇的一戈,現(xiàn)在能在鋼琴前安靜地坐下,每天堅持練習,只要彈錯了,就從頭來過。就連更安靜的圍棋課,他也發(fā)生了興趣。只是父母的心愿和期待,與孩子的真實興趣之間能否契合,實在是個很玄妙的問題,一戈現(xiàn)在最喜歡的話題只有一個,就是《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他能模仿各種植物和僵尸的表情,大笑大叫著,對“僵尸”這樣的字眼沒有絲毫恐懼,小朋友們相互講述的故事,還有更恐怖的版本,叫做僵尸下地獄,雖然誰也沒玩過,可是有個小朋友繪聲繪色地講過,一戈就記住了,這個不存在的游戲衍生版本的內容是,下了地獄的小鬼僵尸,要插穿他的心臟才能被殺死,而大王僵尸有雪橇車,可以滑過去。

  錢小彤和丈夫的房子,最開始只有50平方米,是丈夫單位分的福利房,兒子出生前,他們在東五環(huán)邊買了個大房子,130多平方米,剛好解決了三代同堂的居住和上幼兒園的問題,商務部有對口的機關幼兒園,但是太遠,錢小彤的選擇原則是就近,所以,她寧愿交每年1.2萬元的贊助費,把孩子送到旁邊的另一個軍區(qū)幼兒園。不過,報名的時候,她才明白,教育資源早已不是按需分配,從上幼兒園開始,除了錢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她差點就沒有報上名,花了兩天時間跟幼兒園做各種溝通,才達成心愿。還好,她是做銷售的,溝通和協(xié)調是她的強項。

  為了讓一戈有更大的生活空間,去年錢小彤買了個更大的房子。賣房的時候,開發(fā)商說小區(qū)里就會有小學,是朝陽區(qū)教委辦的正規(guī)學校。結果現(xiàn)在房子是交了,可是小學沒有半點動靜,錢小彤托朋友到朝陽區(qū)教委打聽了,答復是教委壓根兒不知道此事。一戈明年9月要開始上小學,按照慣例,小學一般3月份就開始招生了,說錢小彤心里一點都不著急,那是假的,就連公婆都會間或從小區(qū)其他人那里打聽一些入學信息告訴她,雖然她跟丈夫的觀點一致,小學并不重要,中學才是關鍵,商務部有對口的中學資源可以選擇,不用太過擔心,可是入學終究也是個問題,也是從現(xiàn)在開始,錢小彤必須解決掉的問題。要不要搬家?什么時候搬家?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還要持續(xù)多久?這就是她的真實生活。

  進入北京:一種高成本的選擇

  張松華住在珠江帝景,這個三居室的月租是7000元。自從2009年底,她帶著女兒跟隨丈夫一起,從濟南來到北京,就從房主變成了租戶,生活完全換了一種樣子。張松華是山東人,1979年出生,學的是學前教育,但是工作是企業(yè)管理。丈夫大她5歲,來自山東農村,早年家境困窘,自己創(chuàng)業(yè)白手起家。她看中的是丈夫的上進心,有毅力能吃苦。他們的女兒淼淼2007年4月出生,張松華的母親幫他們帶孩子,在濟南的生活舒適愜意。

  搬家到北京去是丈夫的主意,他要在北京拓展自己的事業(yè)。張松華之所以同意,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是周圍人都覺得,北京資源豐富,對孩子將來的教育和成長都更好。這個決定里,必須做出放棄和犧牲的只有她,辭掉工作,重新開始。她一個人提前來了北京好幾次,“找工作,租房子,找幼兒園”。選擇珠江帝景,是因為跟她敲定的新工作單位在一條直線上,小區(qū)的環(huán)境不錯,還有一個不錯的幼兒園。雖然有朋友幫忙,因為時間緊迫,最后租下的房子,雖然條件合適,但價格實在不便宜。張松華的新工作,是一個文化公司的副總,收入也算不錯,可她計算過,“月租7000元,幼兒園每月3000元,再加上日常生活開銷,一個月的薪水剛剛夠用”。

  最開始搬來的只有他們一家三口,沒有母親幫忙,照顧孩子迅速成了大問題。張松華可以做全職媽媽,但她不愿意,她覺得母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丈夫的例子讓她更深刻地相信這種影響。幼兒園8點上課,17點放學,送沒問題,但接是個大問題,新到一個工作環(huán)境,張松華沒有辦法也不好意思總是請假早退。她找了小區(qū)的家政中介,暫時沒有合適人選,有一天在電梯里看到一個求職者自己貼的小廣告,就按照電話打了過去,是個四川中年婦女,見面看了身份證,問了些基本情況,就定了下來,給了她家里鑰匙,讓她第二天下午去接孩子!罢娴牡搅说诙旌⒆臃艑W的時間,我在單位心里特別不踏實,突然很害怕,我只看了一眼她的身份證,連個復印件都沒有留,要是她拐帶孩子跑了,我連人都找不到!睆埶扇A說,“為了安心,我只能不停地給她打電話,一會一個,聽到她帶著孩子回家了,才安心一點。這個狀態(tài),持續(xù)了整整一個星期!睆埶扇A陸續(xù)換過好幾個鐘點工,情況各異,她說:“別人找鐘點工,找保姆要精挑細選,我是只要有人能幫忙就可以了,我當然會害怕,但也不會想太多。因為我只能選擇相信別人。”

  在幫助淼淼融入新環(huán)境的同時,張松華自己卻感受到了新的壓力!氨本┑暮芏喔改福诤⒆拥慕逃度肷险娴氖遣幌С杀,身邊接觸到的一些父母,經(jīng)濟條件沒有我們好,但是在孩子身上花的錢比我們多得多,早教、鋼琴、外語,數(shù)不過來的班,可我女兒到現(xiàn)在,4歲多了,這些興趣班都沒上過。以前在濟南的時候,我也帶她去體驗過幾次早教,沒覺得特別的,100多元一節(jié)課,覺得很貴了,可是北京這邊,200多元一節(jié)的早教課,家長連眼都不眨!睆埶扇A笑得很無奈,“我在孩子的問題上,本來是特別順其自然的,希望她只要有愛心,有同情心,健康快樂就好了,可是我現(xiàn)在也開始反思和檢討,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得太少了?最近也在考慮,是不是要給她報個什么興趣班?”

  算起來,到北京快兩年了,張松華現(xiàn)在的疑問是:“北京真的有這么好嗎?”從個人感受的角度,她覺得生活品質遠不如濟南,硬件先不說,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都大大減少了,丈夫比以前忙了好幾倍!霸跐,我們一家人周末可以出去郊游,現(xiàn)在,我周末能帶著孩子去公司陪丈夫加班,就是一家團圓的幸福了!睆暮⒆映砷L的角度,除了家長相互攀比的不惜成本,張松華暫時也沒有看到什么特別的優(yōu)勢,反而有一大堆問題:“城市太大了,孩子一旦生病,看病從東跑到西,有次孩子生病是我父母過來的,他們很不能理解,這樣的生活到底是為什么。”與周圍人的接觸里,她獲得的信息是一個比一個恐怖的“上學故事”!拔疑磉吘陀信笥,為了給孩子報名上小學,大冬天地在校門外排了一天一夜!边有什么為了上學換房,從這個區(qū)搬到那個區(qū),就算住得越來越差,也要保證孩子能劃片進入一個好的小學。她總是忍不住想:“濟南那么安逸,為什么要來這里跟這么多人搶?”

  淼淼的戶口在濟南,所以,張松華馬上要面對的,就是孩子上小學的問題,她算想得很開的了!澳苌细玫膶W校當然好,不行的話,就讀私立學校!彼⒉唤橐馑搅W校的寄宿問題,“這對孩子是一種鍛煉,對我來說,生活也能夠有一些變化,多一些時間,回到自己的節(jié)奏里!本退愠杀靖甙,她也愿意在這個城市里繼續(xù)努力,為了女兒更遙遠的將來。


來源:三聯(lián)生活周刊




-----------“我們要培育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便”我想起了一個日本人寫的《育兒百科》里的一句話。
可是,真的要面對一個活生生的寶寶,一個現(xiàn)實的社會和一段未知的人生路時,我們能那么淡定嗎?
-----------其實我很奇怪為什么孩子出現(xiàn)了一點點兒的問題
家長們就焦慮的不行到處找藥了
以前是西藥現(xiàn)在改中藥了

婦幼版版主說是深度焦慮綜合癥
我以為在理所以還是先治父母的焦慮癥吧

我的第一個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咳嗽了3個月才好
第二個孩子2個月的時候流鼻涕也是2個月才好
-----------建議版主做一個關于焦慮的專題
然后置頂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