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里的生活常識
作者 劉光河
漢字,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語言記錄方式,然而她并不單純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其中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往往弄明白了一個漢字的含義,你會悟出一個深奧的道理,夠你享用一生,這是其他國家的文字不能相比的。就拿中醫(yī)養(yǎng)生來說吧,我們其實不用和別人學,只研究漢字,就能懂得許多養(yǎng)生道理。下面本人只在浩瀚的歷史文化海洋里,拮取幾滴加以淺釋,與大家分享。在高哲面前賣弄了。
一、單字篇
1、易:現在的解釋是變化、容易的意思。若從字的組成分析,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分
別表示“陽”“陰”,她闡述的是祖先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變化的哲學思想。他告訴我們明白了陰陽的道理,按照大自然的陰陽規(guī)律去辦事,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簡單容易了。
例如:白天屬陽,宜動不宜靜,你應該工作;夜晚屬陰,宜靜不宜動,應該睡覺。按照這個規(guī)律去生活,就符合養(yǎng)生,身體就好,精力充沛,工作就容易。相反常常熬夜,長久必積一身病,帶病工作就不容易了。
2、“精”、“氣”、“神”三字是我國特有的形容一個人身體好壞的描述方式。修道之人更是將“精”、“氣”、“神”視為人身的的三寶,珍之惜之。然而精氣神從哪來呢?一是先天秉承父母,二是后天飲食補養(yǎng)。后天飲食補養(yǎng)靠的是什么?精氣神三字告訴得我們非常清楚:
精——米和青菜;氣(氣)——米;神——穿衣和田地里種植出的綠色食品。
綜合說,吃素有助于“養(yǎng)”精氣神。
3、活。舌邊有水則為活,這里的水指得是唾液,養(yǎng)生家稱之為金津玉液,是身體很寶貴的一種物質。人身體好時津液充足,反正津液稀少吞咽困難,病已很深。曾經有人作了這樣一個試驗,有人病重到吃不進飯等死的地步,親友教他一種“赤龍攪!钡墓Ψ,即舌頭在口腔里慢慢的旋轉攪動,使唾液增加,然后將唾液咽下,練了一段時間,病人競神奇的好了起來。
二、成語篇
1、肝膽相照。
這句成語,其實在說中醫(yī)的肝和膽相表里的理論。肝和膽就象一對生死患難的好朋友似的,肝有病了膽會覺得難受,膽出毛病了肝也不自在。所以生活中應注意“保肝護膽”和“保膽護肝”。
成語“忠肝義膽”亦說明了上述意思。
2、力不從心。力代表腎,腎在中醫(yī)五行中從屬于心的,當心的正氣比較弱而腎的邪氣比較盛時,表現為腎不從于心,想干事卻使不出勁來。這時你應瀉腎火,少思男女之事。
3、平心靜氣。中醫(yī)講,身體的營養(yǎng)和精華靠“氣”來布輸,但布輸是按照一定的途徑(經絡)運行的,不能亂走。而氣是靠心的指令運行的,心亂則氣亂,心平則氣順。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暫總結到此待續(xù),2008年3月12日)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