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是判斷、治療疾病的基礎(chǔ),其重要性非同一般!那么究竟哪一個最重要呢?對這個問題歷朝歷代爭論頗多,很多人認(rèn)為問診最重要,它是病人對自已不適癥狀最客觀直接的反映,可直接切入主題。對診斷病情,辨證施治發(fā)揮療效舉足輕重,當(dāng)為四診之首。個人認(rèn)為在問診時,雖然病人可以"直接”、客觀的反映自已的不適癥狀,使醫(yī)者可直接切入主題。但是在實踐中多次發(fā)現(xiàn),僅以病人的反映定病、定性、定診治方法,往往可能導(dǎo)致誤診、誤治。例如沙市一位開貨車的楊師傅,間隔發(fā)生胃部痙攣性疼痛十多年,就診時在我的望、聞、切、講、問的問診階段主說自已劇烈胃疼,胃鏡檢查也只是淺表性胃炎,雖以此開藥甚至住院治療,仍發(fā)作越來越頻繁,切脈診之時,其實為膽囊炎被反復(fù)誘發(fā),以膽囊炎治之立竿見影。先賢早有不同看法,例如清朝雍正時期,四診抉微的作者林之翰言:“闡微窮奧,首重于診,然診有四在,昔神圣相傳,莫不并重,自典午氏以后,作述家專以脈稱而略望、聞、問,后人因之而不講,大違圣人合色脈之旨矣。殊不知望為四診最上乘工夫,果能抉其精髓,亦不難通乎神明,聞問亦然,終是缺一不可。后賢集四診者,皆首列切診,而殿望、聞、問于后,使后學(xué)視為緩務(wù),于望遵《素》《難》之次序,用望為四診之冠,欲學(xué)者,知所重而深求其義,則超上乘而進(jìn)乎技,又何難哉?”亦有稱:“望而知之為上醫(yī),問而知之為中醫(yī),切而知之為下醫(yī)者!保幌热艘郧性\為首者不在少數(shù),林之翰言“后賢集四診者,首列切診"即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