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回春》卷三。
|
藥物組成 | 藿香、蒼術(shù)(米泔浸炒)、厚樸(姜汁炒)、陳皮、砂仁、香附、半夏(姜汁炒)、甘草各等分。
|
加減 | 瀉,加白術(shù)(炒)、山藥、烏梅、炒米;嘔吐同上;腹痛,加木香、茴香;飽悶,加益智仁,大腹皮;發(fā)腫氣喘,加蘇子、桑白皮、木通、豬苓、大腹皮、木香,去甘草;小水短赤,加木通、豬苓、山梔、車前,去半夏、甘草;胸腹飽脹,或四肢浮腫,如不吐瀉者,加蘿卜子、枳殼、大腹皮、木通,去半夏、甘草;內(nèi)熱煩渴,加葛根、黃連、山梔、烏梅,去半夏、甘草;內(nèi)寒手足冷,脈沉細,加干姜、官桂。
|
功效 | |
主治 | 藿亂。
|
制備方法 | 上銼1劑。
|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大棗1枚,燈心1團,水煎,溫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