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五十五種魚病的治療方法
-----
1、白點病 病原體:小瓜蟲,蟲體橢圓,柔軟可塑,形態(tài)多變。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較常見的寄生蟲性魚病。 癥狀和病變:當(dāng)小瓜蟲幼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時,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魚體組織增生形成一個個白色狀膿胞,起初體表呈白翳狀,似膚霉又不象膚霉,數(shù)日后,小瓜蟲幼蟲在魚體表形成胞囊時,白點癥狀才明顯。病魚的體表、鰓部和魚鰭上出現(xiàn)許多點狀胞囊,體表粘液明顯增多。肉眼觀察時就是一層密麻麻的白點。小瓜蟲則藏在膿胞里逐漸發(fā)育為成蟲;疾〕跗,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此時病魚雖仍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擠擦或身體磨擦硬物。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癥狀開始明顯,魚體感覺不適,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且常呈呆滯狀浮在水面。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時治療,白點病將迅速傳播開來,使魚群集體患病。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水溫15—20℃最適于白點蟲繁殖。 防治: (1)根據(jù)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提高水溫至28度,(小瓜蟲在水溫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開始死亡),予以防治。數(shù)天后小瓜蟲胞囊就會逐漸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恒定,病魚基本功就會痊愈。如再輔以藥物治療,治愈率可達(dá)90%以上。(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黃豆粒大小的
呋喃西林粉,稀釋后潑灑于水中,藥浴病魚。(3)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取出晾干(古時稱尿磚),放入病魚的缸中,數(shù)日后就能見效。 (4)選用0.2-0.3克硝酸亞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鐘,注意由于硝酸亞汞有劇毒和腐蝕性,藥液應(yīng)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屬容器。 (5)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鐘,連續(xù)用藥2-3次。 (6)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guān)鍵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 (7) 投入適量甲基藍(lán)藥水,每10加侖水 4—8cc,無底砂配合過濾系統(tǒng)之容器,藥量宜減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8)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
食鹽水中,藥。场堤,亦可治愈。 白點病成蟲殺除難,但仔蟲殺除容易,故維持水中有效藥劑約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撲滅。2、黑點病 病魚頭部可見長形的淺黃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時,呈黑色,即搖尾幼蟲與后囊幼蟲,它們亦侵襲魚體眼睛、肌肉、血管、鰓、內(nèi)臟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fā)現(xiàn)不透明的斑塊,則有可能受到感染此病不具傳染性,但是會傷害肌肉組織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嚴(yán)重時可致死,目前并無藥可愈,僅可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將蟲挑除 3、膚霉病 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見的一種水霉菌病。常見的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tài)細(xì)長,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數(shù)不分枝。菌絲一端像根狀,著生于魚的皮膚和皮膚組織內(nèi),其余大部分突出體表。菌絲長達(dá)3㎝,呈灰白色,柔軟,像
棉花絮纖維狀;寄w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或寄生蟲破壞皮膚,導(dǎo)致病原菌侵入傷口。 癥狀和病變:霉菌從魚體傷口侵入后,吸取皮膚組織細(xì)胞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迅速地向體外生長。病初肉眼不易辨別出特殊癥狀,當(dāng)肉眼已能看出癥狀時,菌絲已向內(nèi)深入肌肉,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故稱為“生毛”。菌絲與傷口的細(xì)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食欲減退,游動失常,最后死亡;疾〕跗,個體傷口四周紅腫,皮膚粘液增多,患病后期,傷口處形成一叢絮毛狀菌絲。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fā)生膚霉病。感染了霉菌的魚卵,菌絲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著生菌絲,逐漸覆蓋其它魚卵,嚴(yán)重時發(fā)霉的魚卵會將霉菌傳播給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還與其光照時間的長短有關(guān),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室內(nèi)燈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魚體,皮膚表面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失去應(yīng)有的體表光澤,隨后活動遲鈍,常駐呈呆滯狀浮在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絲深入體內(nèi),死亡率較高。 防治: (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
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lán),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shù)日后可見菌絲脫落,不久即恢復(fù)原有的色澤。用0.02ppm濃度
孔雀石綠溶液潑灑魚缸中,對防治魚卵發(fā)霉有一定療效。 (2)食鹽和小蘇打各250克混合溶解于1005545CM的水族箱中,堅持?jǐn)?shù)次,效果顯著。因熱
帶魚對食鹽的敏感性極強,無論哪種病用鹽水浸洗或潑灑后,數(shù)日后癥狀都會減輕。 (3)用0.3ppm濃度
甲醛溶液進(jìn)行潑灑,可抑制霉菌的孳生。對膚霉病也有一定療效。 (4)在1005545CM的水族箱頂端安裝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shù)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菌的孳生。 泡次甲基藍(lán)藥水,或?qū)⒒疾〉聂~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盤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 4、爛鰓病 鰓部疾病有寄生蟲性爛鰓和細(xì)菌性爛鰓兩種。 (1)寄生蟲性爛鰓病 ① 指環(huán)蟲寄生 病原體:指環(huán)蟲,蟲體扁平,頭部前端長有四個黑色眼點,呈方形排列。在適宜的水溫中,繁殖很迅速。 癥狀:魚被大量指環(huán)蟲寄生后,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鰓失血,精神呆滯,嚴(yán)重時停止攝食,最終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較高。 防治:將晶體敵百蟲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或?qū)⒕w敵百蟲0.1克經(jīng)稀釋后潑灑于溶水量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每周用藥2次,可取得較好效果。 ② 車輪蟲寄生 病原體:車輪蟲,蟲體側(cè)面形似圓蝶,體側(cè)隆起的一面為口,旁有帶狀結(jié)構(gòu),稱口帶。口帶兩側(cè)各長有一行纖毛,蟲體以車輪狀旋轉(zhuǎn)的方式運動。 癥狀:被車輪蟲寄生的病魚,鰓蓋邊緣和鰓縫間鰓絲失血,嚴(yán)重時局部潰爛,呈灰黃色,以致鰓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停止攝食,最終窒息死亡。在夏秋季節(jié)水溫適宜時,由車輪蟲寄生的爛鰓病容易傳播和蔓延。 防治:用硫酸銅0.2克和
硫酸亞鐵0.1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經(jīng)多次用藥后方可痊愈。 ③ 鰓吸蟲寄生癥:呼吸較急促,鰓蓋大開,鰓絲有腫脹與白化現(xiàn)象,不喜歡游動,有時具有使水箱魚兒全滅的傳染力。利用福爾馬林溶劑,進(jìn)行長期或短期藥浴,因成蟲撲滅容易,但蟲卵殺滅困難,會在三天后陸續(xù)孵出,可在水中保持萬用水、甲基藍(lán)藥水有效成份3—5天,殺滅幼蟲。 (2)細(xì)菌性爛鰓病: ① 粘液球菌性爛鰓 病原體:粘液球菌,體細(xì)長,兩端鈍圓,易彎曲,無鞭毛,常作滑行運動或顫動。 癥狀:病魚鰓絲潰爛,并附有較多的白色粘液,嚴(yán)重時鰓蓋骨的皮膚充血,鰓絲被腐蝕成一個個小洞,軟骨外露,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粘球菌通常在水溫18--25度、PH6.5--7.5的水中生長旺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可選用1-2克
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鐘。也可選用高濃度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也可選用11.5%濃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藥效果很好。 ② 水霉性爛鰓 病原體:水霉菌。 癥狀:病魚鰓絲嚴(yán)重失血,鰓絲發(fā)白,嚴(yán)重時有絮狀菌絲粘附,死亡率極高。 防治方法: a. 可選用食鹽50克、小蘇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鐘。也可選用0.7克孔雀石綠,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鐘。 b. 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濃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病魚15--20分鐘,多次用藥后方能見效。 c. 用0.1ppm濃度的硝酸亞汞和1ppm濃度的呋喃西林粉配制成混合液,浸洗病魚5--10分鐘。 d. 在溶水量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痢特靈或土霉素2--3片,較長時間浸洗魚體。 e. 用低濃度的
高錳酸鉀溶深浸洗或潑灑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3)粘孢子蟲性爛鰓 病原體:粘孢子蟲. 癥狀:鰓絲會出現(xiàn)許多肉眼可見的灰白色點狀或胞囊,由小變大破壞魚鰓,當(dāng)胞囊一旦破裂,無數(shù)個孢子蟲進(jìn)入飼水,重新侵入健康魚的鰓部,鰓絲失血導(dǎo)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蟲引起的爛鰓病比較少見。 防治方法:選用三年生
楓楊樹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適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多次用藥方可見效。也可選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多次用藥方可見效。 簡單說說魚的兩種鰓病!
畜牧導(dǎo)航:
養(yǎng)魚資訊 養(yǎng)魚技術(shù) 魚價格行情 魚病防治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魚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