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學學科簡介
病原生物學碩士點現有教師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具博士學位者2人,具碩士學位者9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人選2名,徐州醫(yī)學院青年骨干教師2人。
該學科近5年來承擔研究各級科研課題10項,發(fā)表論文31篇;主編、副主編,或參編專著6部,教材2部,獲科技進步獎2項。
病原生物碩士點建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培養(yǎng)室、細菌培養(yǎng)室、病毒培養(yǎng)室、寄生蟲病免疫實驗室、原蟲實驗室等專用實驗室,各種設備100多臺(件),其中萬元以上的15臺(件)。
研究方向一為寄生蟲感染免疫,研究內容涉及寄生蟲不同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診斷價值,寄生蟲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病理機制、抗體產生的規(guī)律、參與體液免疫反應的因子、細胞免疫狀態(tài)及其對寄生蟲殺傷作用等。建立了免疫金銀染色法(IGSS)、斑點-IGSS、微量快速-IGSS和點金法,用于寄生蟲病的免疫學診斷,具有微量、準確、快速、簡便的優(yōu)點。已完成省級和市廳級課題6項、院課題多項。關于華支睪吸蟲病免疫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隱孢子蟲的生態(tài)、流行分布調查及其致病作用的研究,免疫金銀染色用于寄生蟲病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斷和現場檢測分別于1992、1996和2001年獲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獎。醫(yī).學全.在.線網站m.gydjdsj.org.cn
研究方向二為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學的應用基礎研究,探索病毒感染與肝癌發(fā)生的相互關系、HBV亞基因在腫瘤發(fā)生中的不同作用,以反義基因技術封閉HBV亞基因表達,拮抗HBV致瘤蛋白的生物學作用,并以此設計HBV相關肝癌的DNA疫苗;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與肝細胞內HBV-DNA的存在相關性,篩選以外周微量血技術判斷患者肝組織帶毒狀況的指標,減少或避免使用創(chuàng)傷性肝穿刺,有利于篩選肝癌發(fā)生早期預警指標和臨床抗HBV藥物。
學科帶頭人鄭葵陽教授,1996年獲博士學位,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人選,研究方向為血吸蟲感染免疫,已發(fā)表相關論文14篇,主編或參編專著和教材7部,獲江蘇省和徐州市科技進步獎2項。目前承擔江蘇省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二項。
學科帶頭劉宜升教授,1989年獲碩士學位,江蘇省“333”工程培養(yǎng)人,研究方向為寄生蟲感染免疫及免疫診斷,已發(fā)表論文25篇,主編或參編專著和教材10部,獲江蘇省和徐州市科技進步獎4項,目前承擔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預防醫(yī)學科研課題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