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苦燥熱。微毒。 |
歸經(jīng) | 專入肝。兼入脾胃腎膀胱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泡去苦烈汁用。止嘔黃連水炒。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 |
質(zhì)量鑒定 | 陳者良。 |
主治 | 逐肝寒氣上逆 。東垣云。濁陰不降。厥氣上逆。甚而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也。故吞酸吐酸等癥俱用。兼入脾胃以除胸中寒冷。又兼入腎而治膀胱受濕。陰囊作疝。久滑冷瀉。陰寒小腹作疼。暨腳氣水腫。并口舌生瘡。除蠱殺蟲。 |
功用 | 散寒除脹。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多用損人元氣。但走氣動火。久服令人目昏發(fā)瘡。 |
臨證應(yīng)用 | 至如咽喉口舌生瘡。以茱萸末醋調(diào)。貼兩足心。一夜便愈者。以熱下行也。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惡丹參硝石。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血虛有火者尤忌。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吳茱萸 (味)逐肝寒氣上逆 吳茱萸(專入肝。兼入脾胃腎膀胱)。辛苦燥熱。微毒。專入厥陰(肝)氣分。散寒除脹。東垣云。濁陰不降。厥氣上逆。甚而脹滿。非吳茱萸不可治也。多用損人元氣。故吞酸吐酸等癥俱用。(繡按吞吐酸水。河間丹溪單指屬熱。景岳專指屬寒。斯癥寒熱俱有。在醫(yī)于病所見。兼癥與脈。及平昔臟氣偏純。審實明辨可耳。不可專祖一家治法。)至如咽喉口舌生瘡。以茱萸末醋調(diào)。貼兩足心。一夜便愈者。以熱下行也。兼入脾胃以除胸中寒冷。又脾經(jīng)血分濕痹。令其表里宣通。而無拒閉之患矣!又兼入腎而治膀胱受濕。陰囊作疝。久滑冷瀉。陰寒小腹作疼。暨腳氣水腫。并口舌生瘡。除蠱殺蟲。(諸癥皆作陰寒論。)要皆氣味辛燥所致。但走氣動火。久服令人目昏發(fā)瘡。(以溫肝經(jīng)燥血故。)血虛有火者尤忌。陳者良。泡去苦烈汁用。止嘔黃連水炒。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惡丹參硝石。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