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 guan mi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莧科植物雞花冠花的莖葉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cm。全株無毛,粗壯。分枝少,近上部扁平,綠色或帶紅色,有棱紋凸起。單葉互生,具柄;葉片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3cm,寬2-6cm,先端漸尖或長尖,基部漸窄成柄,全緣。穗狀花序頂生,成扁平肉質(zhì)雞冠狀、卷冠狀或羽毛狀,中部以下多花;花被片淡紅色至紫紅色、黃白或黃色;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質(zhì),宿存;花被片5,橢圓狀卵形,端尖,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杯狀。胞果卵形,長約3mm,熟時蓋裂,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種子腎形,黑色,光澤;ㄆ5-8月,果期8-11月。 |
資源分布 | 原產(chǎn)亞洲熱帶。我國南北各地區(qū)均有栽培,廣布于溫暖地區(qū)。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鮮用呀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涼血;解毒 |
功效分類 | 涼血止血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吐血;衄血;崩漏;痔瘡;痢疾;蕁麻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綱目》:治痔瘡及血病。 2.《嶺南采藥錄》:煎水洗婦人陰部瘡及火瘡。取葉煎服治痢疾。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elosia cristata L.[C.Argentea L.var. Cristata(L.)O.Kuntze] |
科屬分類 | 莧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