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yǔ)拼音 |
jin si t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木犀科植物樟葉素馨的根或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攀援灌木,高1-4m。全株元毛。小枝圓柱形或具溝紋,徑1-2mm。葉對(duì)生,單葉;葉柄長(zhǎng)4-10mm,扭轉(zhuǎn),有關(guān)節(jié);葉片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橢圓形或狹橢圓形,稀被針形,長(zhǎng)5-10.5cm,寬1.5-4.5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葉緣反卷,基出脈5條,外側(cè)1對(duì)不明顯,向上延伸直達(dá)上部,并與橫脈相連接;▎紊虺蕚銧罹蹅慊ㄐ,頂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序無(wú);蚬iL(zhǎng)0.2-2cm;苞片線形,長(zhǎng)2-4mm;花梗細(xì)長(zhǎng),長(zhǎng)1.4-2.5cm,向上漸增粗;萼管長(zhǎng)2-3mm,裂片5枚,尖三角形,長(zhǎng)1-2mm;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zhǎng)0.9-1.3cm,徑1-2mm,裂片9-11枚,披針形,長(zhǎng)1.1-2cm,寬1.5-3mm,先端漸尖。果球形或橢圓形,長(zhǎng)1-1.5cm,徑0.8-1.5cm,呈黑色;ㄆ3-9月,果期5-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海南、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中或沙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根挖出后,除凈泥土,切片,曬干;葉多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接骨療傷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接骨療傷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熱毒瘡瘍;骨折;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
科屬分類 |
木犀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