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風(fēng)箱樹(shù)、水楊梅、珠花樹(shù)、雞仔木、馬煙木、水抱木、大葉水楊梅、假番桃
|
漢語(yǔ)拼音 |
feng xiang shuye
|
英文名 |
Leaf of Common Butterbush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風(fēng)箱樹(shù)的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風(fēng)箱樹(shù),常綠灌木,高1-4m。分枝極多。葉對(duì)生,很少輪生,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近革質(zhì),長(zhǎng)7-13cm,寬2.5-8cm,先端短尖、長(zhǎng)尖或鈍頭,基部渾圓或近心形,全緣,下面被柔毛或茸毛;葉柄長(zhǎng)5-10mm;托葉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點(diǎn)。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花兩性;萼長(zhǎng)約3mm,外面被毛,裂片極短;花冠管漏斗形,白色,長(zhǎng)約8.3mm,里面有柔毛,裂片4,鈍頭;雄蕊4,花絲短;子房下位,花柱線形,外露。蒴果倒圓錐形,花萼宿存。種子短圓形;ㄆ谇锬┒。
|
資源分布 |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tái)灣、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邊、溝邊、田邊、低洼的荒坡、潮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可采摘,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生物堿主要是吲哚生物堿(indole alkaloids)和2-羥基吲哚物物堿(oxindold alkaloids):包括異鉤藤堿(isorhynchophylline),鉤藤堿(rhynchophylline),二氫柯楠因(di-hydrocorynantheine),硬毛鉤藤堿(hirsutine),抗異鉤藤堿N-氧化物(anti-isorhynchophylline N-oxide)及鉤藤堿N-氧化物(rhyn-chophylline N-lxide)[1]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
功效分類(lèi) |
清熱解毒藥;收澀藥
|
主治 |
痢疾;腸炎;風(fēng)火牙痛;疔瘡腫毒;跌打骨折;外傷出血;燙傷
|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10-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江西《草藥手冊(c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Cephalanthi Occidental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
|
科屬分類(lèi) |
茜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