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i sao guang |
英文名 | Herb of Twinflower Groundsel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雙花千里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又花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達1m。地下莖粗壯。地上莖常彎折,上部有直立長分枝,密被白色短柔毛。葉互生;具細長葉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4-20cm,寬1-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乃至近心形,邊緣有細密的淺鋸齒,下面色淺,兩面近無毛,或下面沿脈被短微毛,羽狀脈4-5對,上部葉較小,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近無梗,排列成復傘房狀,生于上部葉腋和莖端,有數(shù)厘米長的傘房花序梗;數(shù)個傘房花序丁于莖端又排列成圓錐花序;總苞筒狀,長4-5mm;總苞片4個,條形,先端鈍,稍被行,基部被綿毛;花全為管狀,管狀花1-3個,通常2個,黃色;無舌狀花。瘦果,圓柱形,長約3mm;冠毛淺紅褐色,長約4mm。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溪岸及灌木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9月采收,洗凈,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清熱藥 |
主治 | 急性結膜炎;瘡癤;皮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enecionis Dianthu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enecio dianthus Franch.[Cacalia diantha (Franch.) Hand.-Mazz.]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