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ye ku g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葫蘆科植物短序栝樓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短序栝樓,攀援草本。莖細(xì),被毛,具縱棱及溝。葉柄細(xì),長4-9cm,具縱條紋,密被柔毛;葉片薄紙質(zhì),卵形,長5-20cm,寬5-13cm,不分裂,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具短尖頭狀細(xì)鋸齒,上面綠色,疏被短柔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短柔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xì)脈網(wǎng)狀。卷須二歧,被短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組成傘房花序,長約2cm,幾乎自基部生花,無苞片;花芽球形,萼筒漏斗形,被柔毛,裂片狹三角形,花冠綠色,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流蘇狀,雄蕊3枚,花絲短;雌花單生,密被短柔毛;萼筒內(nèi)由基部向先端逐漸加寬,長約3cm,被短茸毛,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長約8-10mm,密被短茸毛。果實卵形,長3-3.5cm,徑3.5cm,平滑無毛,綠色,具淺色條紋,先端具短喙。花期4-5月,果期5-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貴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及東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常綠闊葉林下和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根截瘧;全草退熱;利水 |
功效分類 | 根截瘧藥;全草退熱藥;利水藥 |
主治 | 瘡瘍腫毒;發(fā)熱;水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richosanthes bauiensis Gagnep. |
科屬分類 | 葫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