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e xi tian hu su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鄂西大胡荽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匍匐草本,高10-45m。全株密被短柔毛。匍匐莖光滑無毛,節(jié)上生根。莖直立或基部平臥上升,不分枝。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托葉膜質(zhì),有紫色斑點;葉片圓腎形或心狀腎形,長2-4cm,寬3.5-7cm,5-7深裂,中間裂片寬卵形或倒卵形,裂片邊緣有復鋸齒,兩面均被粗伏毛;ㄐ蚬紊谇o的上部,與葉對生,長于葉柄;苞片膜質(zhì),密生在花柄基部;小傘形花序;花柄光滑;花瓣卵形,有紫紅色斑點;花柱幼時內(nèi)卷,果熟時向外反曲。果實紫紅色,熟后紫黑色;、果期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50-1780m的竹林下或濕潤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活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解毒活血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痢疾;熱淋;石林;口瘡;耳癰;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蛋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ydrocotyle wilsonii Diels |
科屬分類 | 傘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