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有刺鹽膚木、刺椿木、天星木、滿天星、木滿天星
|
漢語拼音 |
qu feng to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蕓香科植物大葉臭花椒的莖、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喬木,高達(dá)15m。樹干上常有基部為圓環(huán)狀凸出的銳刺,樹暢通灰褐色,當(dāng)年生的枝髓部常大而中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堅紙質(zhì)至革質(zhì);小葉柄長2-4mm;小葉片9-15,卵形、廣卵形或為卵狀長圓形,長7-145cm,寬3.5-7cm,先端急尖或為短尾狀尖,鈍頭而微凹,生于葉軸上部的小葉片通;繛閳A形而不等,生于葉軸下部的小葉片狹楔形而相等,具較細(xì)小,邊級具淺的圓鋸齒,齒縫處有透明腺點,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青綠色,干后兩面為棕紅色,均不被毛,中脈毛澤東思想有下陷,在下面凸出。傘房圓錐花序頂生,花軸略被短毛,長10-30cm,花枝斜出,白色,芳香,花軸及花枝上著生短刺;苞片細(xì)小,卵形;萼片5,廣卵形,長約1mm;花瓣5,長圓形,長約2.5mm;雄花的雄蕊5,長約3mm,花絲線形,花藥廣橢圓形,藥隔先端有半透明的腺點1顆,退化心皮細(xì)小,先端2-3叉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心皮3,花柱極短,柱頭狀。成熟的心皮2-3,稀為1,棕紅色。蓇葖果棕紅色,分果爿的表面有粗大的腺點。種子卵球形,長約3.5mm,棕黑色,有光澤;ㄆ7-8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疏林、路旁濕潤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莖、枝切片曬干;葉鮮用或曬干研粉。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除風(fēng)濕;消腫解毒;止痛止血
|
功效分類 |
祛除風(fēng)濕藥;消腫解毒藥;止痛止血藥
|
主治 |
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濕痹痛;跌打骨折;外傷出血;燒燙傷;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莖枝10-25g;葉6-15g。外用:適量,莖枝水煎外洗;干葉研粉撒布;或鮮葉搗爛,加灑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Zanthoxylum myriacanthum Wall. Ex Hook. F. [Z. rhetsoides Drade; Z. odoratum (Levl.) Levl.]
|
科屬分類 |
蕓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