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bai hao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單一,狹紡錘形。莖下部稍木質(zhì)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4cm;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qū)捖褕A表,長4-8cm,寬3-6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cè)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guī)則的則羽狀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mm,寬1-2m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托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一分裂,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頭狀花序,多數(shù),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復(fù)總狀花序,總苞3-4層,外層、中層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zhì),內(nèi)層膜質(zhì);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層,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齒,花柱線形,先端2叉;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藥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果期6-10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8月采收,鮮用或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收濕斂瘡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收濕斂瘡藥 |
主治 | 癰腫疔毒;濕瘡;濕疹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