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臭野芝麻
|
漢語(yǔ)拼音 |
zi hua ye zhu xi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黑刺蕊草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黑刺蕊草,草本植物,高30-70cm。莖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zhǎng)0.5-2cm,密被短柔毛;葉片卵圓形,長(zhǎng)2.5-6cm,寬1.5-3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邊緣具重鋸齒,上面密被平貼的短柔毛,下面被短柔毛、沿脈上較密,具腺點(diǎn)。輪傘花序多花,組成連續(xù)或稍間斷的假穗狀花序,頂生,長(zhǎng)6-11cm;小苞片形,被較硬的緣毛;花萼筒狀鐘形,長(zhǎng)3-3.5m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內(nèi)面喉部有白色硬毛環(huán),萼齒5,鉆形,近等長(zhǎng),邊緣被細(xì)剛毛;花冠淡紫或紫色,稍長(zhǎng)于花萼,上唇3裂,下唇全緣,裂片近相等,外被髯毛;雄蕊4,外伸,花絲中部被髯毛;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zhǎng),柱頭2深裂;花盤杯狀。小堅(jiān)果近圓形,腹面具棱;ㄆ9-10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100-2600m的山坡、路旁、灌叢及林中,干淡或濕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理氣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理氣止痛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口瘡;脘腹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5g;或含漱;或鮮品生嚼。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Pogostemon nigrescens Dunn[P.fraternus Miq.var.nigrescens(Dunn)Kudo]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