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羌活150g,防風150g,蒼術(shù)150g,細辛50g,川芎100g,白芷100g,黃芩100g,甘草100g,地黃100g, |
加減 | |
功效 | 解表,散寒,除濕。 |
主治 | 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
制備方法 |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次6-9g,日2-3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揮發(fā)性醚浸出物測量定,取本品粗粗約2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時,精密稱定重量,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回流提取8小時,取乙醚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放置,揮去乙醚,殘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時,精密稱定重量。緩緩加熱至105℃,并于105℃干燥至恒重。其減失重量即為揮發(fā)性醚浸出物的重量。 本品含揮發(fā)性醚浸出物不得少于0.30%。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香,味辛、微苦。總灰分不得過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其他應(yīng)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26μm。棕黃色分泌物條狀或塊狀,直徑30-75μm。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guī)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直徑17-60μm。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不均勻增厚,微木化。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薄壁細胞中含細小草酸鈣砂晶。 (2)取本品3g,研碎,加乙醚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低溫揮去已醚,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蒼術(shù)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新制備的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綠色斑點。 (3)取川芎對照藥材0.3g,同(2)項下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與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