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1,12(4):162 |
劑型 | 合劑 |
藥物組成 | 川烏3g,草烏3g,細(xì)辛3g,良姜3g,3g,肉桂3g,蓽撥3g,生甘草6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口瘡。 |
制備方法 | 上藥加水500ml,文火煎至250ml,過濾,或按比例加入尼泊金,長期保存使用。 |
用法用量 | 含漱。輕型口瘡,每日3次,阿弗它口炎,每日6次,每次含漱2-5分鐘,發(fā)作頻繁者,加服強(qiáng)的松30mg,每日早8時(shí)空腹頓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口瘡100例中,男37例,女63例;年齡7-54歲;病程1-18年。依其潰瘍數(shù)目多少及伴有癥狀的輕重分為輕型口瘡、阿弗它口炎和巨型口瘡三型。結(jié)果:周圍充血消退、癥狀消失為顯效,共82例;含漱2-5分鐘疼減,3日內(nèi)潰瘍面縮小,周圍充血好轉(zhuǎn),癥狀基本消失為有效,共14例;只有止痛效果,但潰瘍面不縮小,癥狀無改善為無效,共4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