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5,9(4):19 |
劑型 | 沖劑 |
藥物組成 | 藿香10g,佩蘭10g,蒼術(shù)10g,厚樸6g,橘皮5g,枳殼10g,大腹皮10g,木香6g,茵陳15g,焦三仙各1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肝炎 |
制備方法 | 上藥制成沖劑,袋裝備用,每袋15g。 |
用法用量 | 每次1袋,日2次,連用3個月。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按1978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選擇脾虛濕盛型患者53例,其中男44人,女9人;年齡19-60歲。SGPT100-400單位者40例,400單位以上13例。TTT7單位以上者21例,TFT(+-++++)者19例。HBsAg陽性者13例。結(jié)果:病程6個月至1年的20例中,臨床治愈17例,好轉(zhuǎn)3例;1年以上至2年的26例中,臨床治愈17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4例;3-8年的7例中,臨床治愈2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總計臨床治愈36例,好轉(zhuǎn)11例,無效6例。療效與病程長短有關(guān),病程短,療效好。本品對自覺癥狀的消除,舌苔白膩化薄頗為滿意,對肝腫大的回縮有一定的作用,對SGPT活性的下降有較好的作用,而對TTT、TFT的恢復則較差。無效患者大部分挾有腎虛或其他病癥,說明服用本品需根據(jù)辨證靈活加用其它湯劑。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