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5,(4):2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半夏10g,黃連6g,百合30g,黃芩8g,烏藥12g,杭芍12g,香附12g,炙甘草6g,干姜12g,紅棗5枚。 |
加減 | 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胃者加郁金12g,川楝12g,柴胡12g;潰瘍或胃竇炎者加乳香12g,沒藥12g;大便潛血陽性者加仙鶴草30g,白芨15g。 |
功效 | |
主治 | 胃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痛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20-69歲;病程l-10年。所有病例均經(jīng)內(nèi)窺鏡或X線鋇劑檢查確診,分別為十二指腸球都潰瘍、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竇炎。結(jié)果:胃痛消失,飲食增加,X線鋇劑檢查正常,纖維胃鏡檢查見胃體潰瘍面愈合為痊愈,共24例;胃痛減輕,纖維胃鏡、X線鋇劑檢查,胃體潰瘍面大部分愈合為好轉(zhuǎn),共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