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甘肅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2,9(3):22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藿香3-5g,大腹皮6-8g,茯苓9-15g,白術(shù)6-9g,莪術(shù)4-6g,厚樸4-6g,半夏4-6g,大黃1.5-4g,黃連3-6g,黃柏6-9g,禹余糧6-9g,甘草3-6g,赤石脂6-9g。 |
加減 | 早期有發(fā)熱、惡心、嘔吐者去禹余糧、赤石脂;恢復(fù)期僅大便次數(shù)較多者去黃連、黃柏。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腹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劑煎湯100-150ml,日服3-4次,每次30-40ml,3日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腹瀉500例中,男284例,女216例;年齡小者6個月以下,最大3歲;全部病例大便檢查排除菌痢及出血性小腸炎等。結(jié)果:治愈率占71.2%(35例),顯效率占16%(80例),有效率占7.2%(36例),無效率占5.6%(28例)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