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90,11(11):515 |
劑型 | 酊劑 |
藥物組成 | 生草烏100g,洋金花100g,鬧羊花50g,生南星50g,細辛50g,蟾酥50g,花椒40g,生半夏40g,白芨40g,冰片2g,薄荷腦2g,麻黃素10g,麥迪霉素10g,二甲基亞砜70ml,75%乙醇適量。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牙痛。 |
制備方法 | 將生草烏、洋金花、鬧羊花、細辛、花椒、生半夏、白芨共研粉末,用75%乙醇為溶媒,按制備流浸膏的滲濾法操作,調(diào)節(jié)流速1分鐘約2ml。收集初濾液約750ml,備用。再繼續(xù)收集濾液1000ml,減壓濃縮至100ml,與初濾液合并,加入蟾酥(粉碎)、冰片、薄荷腦、麻黃素、麥迪霉素(片劑除去輔料),攪拌使溶,過濾,濾液中再加入二甲基亞砜攪勻,并添加75%乙醇適量至1000ml即得。 |
用法用量 | 用小棉球浸潤少量藥液塞于齲洞或均勻涂于患牙根周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共治牙痛168例,結(jié)果:用藥3分鐘內(nèi)疼痛消失為顯效,共160例;4-10分鐘內(nèi)疼痛減輕為有效,共8例;總有效率為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