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要略206年前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橘皮12g,竹茹12g,大棗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參3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久病體弱或吐下后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或嘔吐,舌嫩紅,脈虛數(shù)。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堿性反流性胃炎橘皮、竹茹各20g,黨參、生姜各15g,甘草10g,大棗5枚。水煎日服2次,治療堿性反流性胃炎36例,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病程2.5年。西藥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41歲;平均病程2.8年。對照組服胃復(fù)安10mg,日3次服。雷尼替丁150mg,日2次服。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自覺癥狀消失,胃鏡下觀察粘液湖清亮透明,幽門口無膽汁返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腫消退,病理炎癥明顯減輕;好轉(zhuǎn):癥狀明顯減輕,胃底粘液湖清亮透明,胃粘膜輕度充血,病理炎癥有所減輕;無效:自覺癥狀減輕不著,胃粘膜仍有充血水腫,幽門口仍有膽汁返流,病理炎癥未減輕。結(jié)果:臨床癥狀中藥組緩解快而明顯,服藥1周后半數(shù)患者口吐苦水癥狀消失,服藥2周后,2/5患者腹痛消失。而西藥組分別為5.7%和22.8%。2周后復(fù)查胃鏡,兩組治愈率無明顯差別(中藥組38.8%,西藥組34.2%);好轉(zhuǎn)率中藥組為47.2%,明顯好于西藥組31.4%;中藥組總有效率為88%,亦明顯高于西藥組65.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