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老班藥(瑤族經(jīng)典用藥)
|
二級分類 | 七十二風(fēng)
|
分類 | 爬墻風(fēng)
|
年份 | bah zingh buerng
|
別名 | 見水生、苦連藤、軟筋藤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木質(zhì)藤本,長達(dá)10米,具乳汁,有皮孔。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1~4.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全緣,下面被短柔毛;ò咨,合生,5裂;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蓇葖果雙生,無毛;種子頂端有種毛;ㄆ3~7月,果期8~12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林邊、村旁,攀援于石上、墻壁或其他樹上。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江西、湖北、湖南、貴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性平。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調(diào)經(jīng)活絡(luò),散瘀止痛。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治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小便不利、肺結(jié)核、跌打損傷、外傷肌腱攣縮
|
用法用量 | 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學(xué)成分 | 藤莖含牛蒡甙,絡(luò)石甙,去甲絡(luò)石甙,穗羅漢松樹脂酚甙,橡膠肌醇[1],牛蒡甙無,穗羅漢松樹脂酚,絡(luò)石甙元,去甲絡(luò)石甙元[2]。莖葉含生物堿:冠狗牙花定堿,伏康京堿,白堅木辛堿,狗牙花任堿,19-表伏康住堿[3],伏康堿,伊波加因堿及山辣椒減[4]等。葉還含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芹菜素-7-O-葡萄糖甙,芹菜素-7-O龍膽二糖甙,芹菜素-7-O-新橙皮糖,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水犀草素-7-O-龍膽二糖甙及木犀草素-4'-O-葡萄糖甙[5]。全株含β-香樹脂醇,β-香樹脂醇乙酸酯,羽扇豆醇,羽扇豆酸乙酸酯,羽扇豆醇不飽和脂肪酸酯,β-谷甾醇,豆甾醇及菜油甾醇[6]。
|
藥理 | 1.抑菌作用 50%絡(luò)石藤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1]。 2.抗痛風(fēng)作用 絡(luò)石藤葉所含黃酮甙對尿酸合成酶黃嘌呤氧化酶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基中1μg/ml和10μg/ml濃度的木犀草素-4'-0-葡萄糖甙的抑制百分率分別為80.7%和86.1%,而槲皮黃素-4'-O-葡萄糖甙為60.3%和86.2%[2]。 3.其他作用 牛蒂甙可刺激冷血及溫血動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呼吸加快,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對心臟作用較弱,可引起血管擴(kuò)張、血壓下降,并使小鼠皮膚發(fā)紅、腹瀉。此外,對離體兔腸及子宮均有抑制作用[3]。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Nishbe S,et al.Phytochemistry,1972,10:3296. [2]Fujimoto T,et al.C A,1993,118:160571V. [3]Rahman A U,et al.Planta Med,1987,53(1):57. [4]Rahman A U,et al.Planta Med,1988,54(4):364. [5]Nishibe S,et al.《生藥學(xué)雜志》(日), 1987,41(2):116。 [6]Yun L L,et al.C A,1982,96:49021d.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南京藥學(xué)院《中草藥學(xué)》編寫組:《中草藥學(xué)》(中冊),第1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867。
[2]佐久島明世等:《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7,9(2):118。
[3]Hiroshi Koike H,et al.C A,1934,28:47909.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