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需培涯
|
年份 | lueih beih nyaaix
|
別名 | 蜈蚣蕨、青竹標
|
來源 | 水龍骨科植物水龍骨Polypodiodes nipponica(Mett.)Ching的根狀莖。瓶爾小草科植物的心葉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reticulatum L.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狀莖肉質(zhì),細棒狀,橫走,彎曲分歧,干后黑褐色,表面通常光禿,有白粉或疏生卵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邊有細鋸齒,基部后狀著生的鱗片。葉遠生,兩面密生灰白色短柔毛;柄長3~8厘米,基部呈關(guān)節(jié)狀與根狀莖相連;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4-8厘米,頂端鈍或短尖,邊全緣;葉脈網(wǎng)狀,沿主脈兩側(cè)各成1行網(wǎng)眼,內(nèi)有1條小脈,網(wǎng)眼外的小脈分離。孢子囊群圓形,生于網(wǎng)眼內(nèi)小脈頂端,在主脈兩側(cè)各排成整齊的1行,元蓋。多年生小草本,高約25厘米以上。根狀莖短,有少數(shù)細長的肉質(zhì)根。葉單生,總?cè)~輛長約15厘米;營養(yǎng)葉闊卵形,長約5~7厘米,寬與之近等,頂端圓形或近鈍頭,基部深心形,邊呈波狀,網(wǎng)脈明顯,有短柄;孢子葉自營養(yǎng)葉柄基部生出,長10-15厘米或更長。孢子囊穗長2.5~4厘米,纖細。
|
生態(tài)分布 | 附生于巖石上或樹上。產(chǎn)于廣西鐘山、全州、資源、興安、靈川、生于河灘、草地陰濕處。產(chǎn)于廣西龍勝、金秀等縣市;分布于臺灣、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南美洲等也有。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洗凈曬干備用或鮮用。
|
性味 | 味微甘、酸,性平。
|
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服或研粉,每次用5-10克,酒或開水送服;外用適量,搗爛外繳或研粉冷開水調(diào)敷。
|
方例 | 1.毒蛇咬傷 歇條串(一枝箭)10~15克,水煎服,另取適量搗爛敷傷口周圍。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 | [1]Khandelwal S,et al.Curr Sci,1976,45(2):62(C A,1976,84:118441g). [2]Goswami H K,et al.Isr J Bot,1976,25(3-4):211(C A,1977,86:86170r). [3]Sato N,et al.Dev Plant Biol,1984,9:171(C A,1985,102:182428a). |
藥理參考文獻 |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