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Hei pi die da
|
傣藥名 | 光冒呆
|
別名 | 埋罕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黑風藤 Fissistigma polyanthum(Hook.f.etThorns.) Merr.
木質藤本,長達8m;枝條灰黑色。根黑色,撕裂有強烈香氣。葉互生,近革質,橢圓形或長方形,長6~17.5cm,寬2~7.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下面被微柔毛,全緣,側脈13~18對,在葉背明顯凸起。幾乎全年開花,花小,通常3~7朵成聚傘花序,與葉對生、腋生或腋外生,被黃色柔毛,總花梗短;萼片3;花瓣6,2輪,卵狀披針形,中部以上窄縮漸尖狀,外輪較大;雄蕊窄長,藥隔附屬物膨大近三角形。果球形直徑1.5cm,被黃色短柔毛;ㄆ趲缀跞。
生于山谷,路旁林下。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直或彎曲,直徑0.5~2cm。表面棕黑色,具細縱皺紋,有點狀細根痕。質硬,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有細密放射狀紋理和小孔。氣微香,味淡。
莖圓柱形,有分枝,直徑0.5~2cm。表面暗棕紅色,具細密縱皺紋,皮孔眾多,點狀,深黃棕色。質硬,斷面中央有髓。氣徽,味微澀。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澀,氣香,性平。入土、水、風塔。
|
功效 | 續(xù)筋接骨,除風,活血止痛。
|
主治 | 主治“阻傷,路哈”(跌打損傷,骨折),“攏梅蘭申”(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奥范鳌保i、腰椎骨質增生,腰腿酸麻脹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根20~30g,煎服或泡酒內服。外用:葉30~100g,搗爛敷,或泡酒擦。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阻傷,路哈”(跌打損傷,骨折)取黑皮跌打20g,大葉鉤藤(懷咪王)20g,定心藤(鄧嘿罕)20g,白花丹(比比蒿)5g煎服;蛉『谄さ30g,蘇木(鍋方)30g,白花丹(比比蒿)10g,千年健(芒荒)10g。用75%乙醇浸泡外擦。(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醫(yī)院傣醫(yī)康郎臘驗方)
2.治“阻傷”(跌打損傷)取黑皮跌打,蘇木葉(擺方)、紅花(羅罕)、平臥土三七(帕蚌板)鮮品各適量。搗爛,加酒(勞)炒熱包敷患處。(景洪市傣醫(yī)康郎侖驗方)
3.治“攏梅蘭申”(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取黑皮跌打50g煎服,另取鮮葉搗爛加酒(勞)炒熱外包患處。(西雙版納州傣醫(yī)醫(yī)院傣醫(yī)康郎香驗方)
4.治“路恩”(頸、腰椎骨質增生,腰腿酸麻脹痛)取黑皮跌打干品適量。研粉炒熱外敷患處。(景洪市傣醫(yī)巖單驗方)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云南思茅中草藥途》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