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投稿前,作者把握論文的質量;論文投稿后,期刊編輯決定論文的發(fā)表。有些作者會有疑問,論文投稿后,雜志社會怎么處理論文呢?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說說雜志社處理的兩個步驟:審稿流程及稿件分類。
一、審稿流程
1、編輯初審
通過官方渠道投稿的稿件,編輯部一般會進行登記處理,并安排相關欄目編輯初審,編輯對論文的格式、內容是否適合雜志刊發(fā)等審核,并通過相應的方式反饋給作者。
編輯初審的時間各個刊社情況略有不同,(核心期刊的初審時間,大都在10-30天左右),初審后,編輯部會召開會議,討論初審通過的每篇文章的審稿理由。
2、專家外審
通過編輯部初審的稿件,為了確定研究的最新情況及成果的正確性,雜志社有自己的專家審稿團隊,即了解相關領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進展的學者,初審通過的稿件會以“匿名”方式發(fā)送給專家進行審稿,審稿專家在一定時間內給予審稿回復,編輯部綜合多位(2-3名)專家的意見確定外審的結果,外審是核心期刊必經的過程,時間較長一般為1-2個月。
提示:
(1)審稿專家意見向來具有一定爭議性,作者自行把握;
(2)對待外審修改的意見,積極溝通與對待修改。
3、主編終審
外審給予刊發(fā)意見的稿件,會送主編終審。大部分核心期刊會有編審會,時間上不好定性這一階段的時間,因為可快可慢,部分核心期刊會保持一定的退稿率。終審是文章審稿經歷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稿件分類
雜志組織稿件基本上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雜志編輯確定型,就是不經過再次審稿,雜志編委確定是否接受型;第二類是原審稿人再審型,就是修回后再請原來專家審閱的;第三類是重新選擇審稿專家審閱型。針對這三種類型,建議采用不同的策略。
對第一類,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在修回時,對審稿意見進行非常聰明的回答,對是否補充實驗一方面恭維,另一方面可提出不執(zhí)行的理由,并聲稱將來會考慮這種建議,哪怕你覺得意見是無理取鬧,也盡量不要去爭論和反駁。
對第二類雜志,最理想的方法是按照要求補充實驗,當然如果覺得意見不合理,可以進行詳細地解釋,耐心地勸說專家放棄其看法。
對第三類雜志,因為會送到不同的專家手上,雖然過去的意見仍會被后面的審稿人看到,如果簡單補充實驗,仍會遇到更麻煩的要求,甚至讓你補充更多實驗,因此要盡量不那么痛快補充,可以選擇相對容易的內容補充;蛘哌M行詳細解釋,說不定下一個審稿人被你說服,就可以順利過關了。
聯(lián)系方式詳見:醫(yī)學全在線論文投稿聯(lián)系方式
更多醫(yī)學職稱論文發(fā)表及評審條件相關信息推薦:
2015-2016年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期刊目錄專題
醫(yī)學全在線-論文頻道(m.gydjdsj.org.cn/lunwen/)第一時間整理發(fā)布全國各地醫(yī)學職稱評審公告、評審結果、論文評審條件、期刊目錄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