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內、外生殖器
一、外生殖器
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又稱外陰。包括陰阜、大小陰唇、前庭大腺、會陰等。
古人稱:陰戶、四邊。
㈠陰阜 為恥骨聯(lián)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墊。青春期該部皮膚開始生長陰毛,分布呈倒置的三角形,絕經(jīng)后逐漸稀落。陰毛古稱“毛際”。
㈡大陰唇 內含大量的皮下脂肪,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jīng)。局部受傷,易發(fā)生出血,形成血腫。未婚婦女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經(jīng)產(chǎn)婦大陰唇松弛而向兩側分開。絕經(jīng)后萎縮。
㈢小陰唇 表面濕潤,色褐,無毛,缺乏脂肪組織,富于神經(jīng)末梢、皮脂腺、血管、彈力纖維,非常敏感。兩側小陰唇的前端相互融合。大、小陰唇后端相會合,在正中線形成一條橫皺襞稱陰唇系帶,經(jīng)產(chǎn)婦不明顯。
㈣陰蒂 有勃起性。
㈤陰道前庭 指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qū)。前方有尿道外口,后方有陰道口,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有一淺窩,稱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經(jīng)產(chǎn)婦此窩消失。
1.前庭大腺 又稱巴多林腺,位于陰道口的兩側,大陰唇后部。腺管細長,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黃白色黏液,起潤滑作用。正常情況下不能觸及此腺,腺管口閉塞→膿腫或囊腫,此時腺體腫大可看到并可觸及。
2.前庭球 又稱球海綿體,位于前庭兩側。
3.尿道口 后壁有一對并列的腺體,稱尿道旁腺或斯基思腺,其分泌物潤滑尿道口。
4.陰道口和處女膜 位于尿道口后方,前庭的后部,為陰道的開口,其大小、形狀常不規(guī)則。陰道口覆有一層較薄的黏膜稱處女膜。初次性交→處女膜破裂。產(chǎn)后殘留處女膜痕。古稱玉門、龍門、胞門。
二、內生殖器
指生殖器的內藏部分,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卵巢,后二者稱子宮附件。
㈠陰道 古人稱:子腸、產(chǎn)道、地道。位于真骨盆下部的中央,呈上寬下窄的管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經(jīng)血排出與胎兒娩出的通道。上端包繞宮頸,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后部,前壁長約7~9 cm,與膀胱和尿道鄰接,后壁長約10~12 cm,與直腸貼近。環(huán)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窿,可分為前、后、左、右四部分。陰道后穹窿較深,與盆腔的最低部分的直腸子宮陷凹緊密相鄰,臨床上可經(jīng)此處穿刺或引流。
陰道由黏膜、肌層和纖維層構成。陰道壁有很多橫紋皺襞及彈力纖維,有較大的伸展性。
㈡子宮 古人稱:女子胞、胞宮、胞臟、子臟、子處、子宮、血室。
1.解剖 位于骨盆腔中央,前方為膀胱,后方為直腸,呈倒置的梨形,為空腔器官。成年婦女的子宮重約50g,長約7~8cm,寬4~5cm,厚2~3cm,宮腔容量約5ml。
子宮上部較寬,稱宮體,其上端隆突部分稱宮底,宮底兩側為宮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的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宮頸。宮體與宮頸的比例,嬰兒期為1:2,成人為2:1。
宮腔為一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在宮體與宮頸之間最狹窄的部分稱子宮峽部,非孕時約長1cm。子宮峽部的上端稱解剖學內口;峽部的下端,因黏膜組織在此處由宮腔內膜轉變?yōu)閷m頸黏膜,稱組織學內口。
宮頸內腔呈梭形,稱宮頸管,分為陰道上部(宮頸在陰道以上的部分)和陰道部(宮頸下端伸入陰道內的部分)。未產(chǎn)婦的宮頸外口呈圓形;已產(chǎn)婦形成大小不等的橫裂,而分為上下兩唇。
古醫(yī)籍中宮頸外口稱子門、子戶。
2.組織結構
⑴子宮體
①子宮內膜 功能層:從青春期開始受卵巢激素的影響發(fā)生周期性變化。
基底層:無周期性變化。
②子宮肌層 外縱,內環(huán),中層各方交織。含有血管,子宮收縮時壓迫血管可止血。
③子宮漿膜層 覆蓋于宮m.gydjdsj.org.cn/Article/體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緊貼肌層。
子宮前面近峽部處,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子宮后方腹膜沿子宮壁向下,至宮頸后方及陰道的穹窿,形成直腸子宮陷凹,又稱道格拉斯陷凹。
⑵宮頸 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亦含有平滑肌纖維、血管及彈力纖維。
宮頸管:高柱狀黏膜上皮細胞,內有許多腺體,能分泌堿性黏液,形成黏液栓。
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覆蓋,表面光滑。
3.子宮韌帶
⑴圓韌帶 起于子宮兩側角的前面,輸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伸展達兩側骨盆壁,再穿過腹股溝終止于大陰唇前端。使宮底保持前傾位置。
⑵闊韌帶 一對翼形的腹膜皺襞,由子宮兩側延伸至骨盆壁。闊韌帶,分前后兩葉,上緣游離,內2/3包圍輸卵管,外1/3部由傘端下方向外側延伸達骨盆壁,稱骨盆漏斗韌帶或卵巢懸韌帶,卵巢動靜脈由此穿過。在輸卵管以下,卵巢附著處以上的闊韌帶稱為輸卵管系膜。卵巢與闊韌帶后葉相接處稱卵巢系膜。卵巢內側與宮角之間的闊韌帶稍增厚,稱卵巢韌帶或卵巢固有韌帶。在子宮外兩側的闊韌帶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jīng)、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結締組織,稱為子宮旁組織。
⑶主韌帶 又稱宮頸橫韌帶,橫行于宮頸兩側和骨盆側壁之間,固定宮頸位置,保持子宮不致脫垂。
⑷宮骶韌帶 從宮頸后面的上側方,向兩側繞過直腸到達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間接地保持子宮于前傾位置。
正常的子宮位置是前傾前屈。
㈢輸卵管 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狀器官,內側與宮角相連,外端游離,長約8~14cm。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相遇的場所,受精卵由輸卵管向宮腔運行。
1.形態(tài)
⑴間質部 位于子宮壁內的部分,狹窄而短,長約1cm。
⑵峽部 為間質部外側的一段,管腔也較窄,長約2~3cm。
⑶壺腹部 在峽部外側,管腔較寬大,長約5~8cm。
⑷漏斗部或傘部 輸卵管的末端,開口于腹腔,游離端呈漏斗狀,多為1~1.5cm,有“拾卵”作用。
2.組織結構 輸卵管壁由漿膜、肌層和黏膜三層組成。
㈣卵巢 為一對性腺,產(chǎn)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1.形態(tài) 呈扁橢圓形,位于子宮兩側,輸卵管的后下方。卵巢位置受子宮位置、結腸充盈程度的影響可有變化。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開始后,表面逐漸凹凸不平。成年婦女卵巢的大小約為4cm×3cm×1cm,約重5~6g執(zhí)業(yè)醫(yī)師,呈灰白色,絕經(jīng)后卵巢萎縮變小變硬。
2.組織結構 卵巢表面無腹膜,由單層立方上皮覆蓋,稱生發(fā)上皮;其內有一層纖維組織,稱卵巢白膜。卵巢實質外層為皮質,占卵巢的大部分,其中有數(shù)以萬計的原始卵泡和發(fā)育程度不同的囊狀卵泡以及致密結締組織;髓質在卵巢的中心部分,無卵泡,含有疏松結締組織及豐富的血管、神經(jīng)、淋巴管等。